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要明得丧非干我,须到身心洞彻时。
彻处忘缘缘即彻,从兹出处但随宜。
这首诗由宋代禅宗僧人释守卓所作,名为《寄徐师利(其一)》。诗中蕴含了深刻的禅理,表达了对人生得失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内心境界的追求。
首句“要明得丧非干我”,意味着明白人生的得与失并不直接关乎自身,暗示了一种超越世俗观念的豁达心态。接着,“须到身心洞彻时”则指出,只有当一个人达到了心灵与身体完全通透的状态,才能真正理解这一道理。
“彻处忘缘缘即彻,从兹出处但随宜”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境界。在彻底领悟之后,一切外在的因缘都会自然消融,不再成为困扰。从此以后,无论是处世还是行事,都应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不为外界所左右。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禅宗中关于空性、无常和顺应自然的核心思想,鼓励读者在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变化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不被得失所束缚。
不详
迹在世途心了了,两全方显丈夫儿。
八风尽入遮那境,秘诀何劳问祖师。
我省老师未尝病,汝行亲省病老师。
汝我同门无异路,彼彼步步不相随。
肯谓长行无伴侣,正宜念念念在兹。
我惭塞责成拘局,心虽默堂身远离。
尔能急义重去就,身心俱往更由谁。
千里龙山不日到,归心犹恐锡飞迟。
无病病师力奉侍,不亲亲者真其资。
双溪幕阜不相远,一往一来皆妙期。
万变相应一句通,十二年来已无口。
别余遥指海山归,雁荡峰作师子吼。
此旨明明不覆藏,冥怀自乐有馀光。
曹源一滴流千古,宿觉徽猷振大唐。
觌面家风人若问,钓鱼须是谢三郎。
生缘断处参吾道,孝义敦时念倚门。
要得一槌收两当,别余归去省寒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