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云浓

睽离谩久,年华谁信曾换。依旧当时似花面。

幽欢小会,记永夜、杯行无算。

醉里屡忘归,任虚檐月转。

能变新声,随语意、悲欢感怨。可更馀音寄羌管。

倦游江浙,问似伊、阿谁曾见。度已无肠,为伊可断。

形式: 词牌: 瑞云浓

鉴赏

这首诗名为《瑞云浓》,作者是宋代的词人杨无咎。杨无咎的词作风格细腻婉约,善于表达深沉的情感。这首词通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孤独处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睽离谩久,年华谁信曾换。依旧当时似花面。" 这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青春易逝的无常感。"睽离"一词强调了长时间的分离,而"年华"则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个人的生长变化。"谁信曾换"意味着岁月的更迭似乎是不可置信的,然而"依旧当时似花面"又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美好容颜的怀念。

"幽欢小会,记永夜、杯行无算。醉里屡忘归,任虚檐月转。"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宴饮畅谈、乐不思蜀的情景。"幽欢小会"指的是私下聚会的愉悦气氛,而"记永夜、杯行无算"则表明这种快乐是没有尽头的。诗人在酒精的影响下,忘却了归途,只任由窗外的月亮随意转动。

"能变新声,随语意、悲欢感怨。可更馀音寄羌管。"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情感的复杂性和音乐的表达力。"能变新声"可能是指诗人或乐师能够根据内心的情感变化来创作新的旋律,"随语意、悲欢感怨"则强调了这种音乐与情感之间深刻的联系。而"可更馀音寄羌管"则表明即使是哀伤的声音,也能通过乐器传达出来。

最后两句"倦游江浙,问似伊、阿谁曾见。度已无肠,为伊可断。" 表现出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追寻与渴望。"倦游江浙"描绘了一种疲惫的旅途生活,而"问似伊、阿谁曾见"则是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向他人询问是否有人见过心中的那个人。最后,"度已无肠,为伊可断"表达了诗人对这段情感的珍视,即便是痛苦不堪,也愿意为之承受和保留。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对往昔美好的回忆和现实孤独处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沉的情感世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每个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的心灵波动。

收录诗词(173)

杨无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 字:无咎
  • 籍贯:自号逃禅老
  • 生卒年:1097~1171

相关古诗词

瑞鹤仙(其四)

数文章翰墨。前辈远,稍□风流岑寂。公才万夫敌。

嗣家声,不坠江西人物。凝脂点漆。

向鸳行、神峰秀出。

况襟怀倜傥,词华洒落,未容俦匹。均逸。

妙龄识退,故国怀归,问安亲戚。屏风坐隔。

看除召,在晨夕。

对生朝,且趁清明时节,痛饮无妨堕帻。

著莱衣戏舞,千春永如是日。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瑞鹤仙(其一)

看灯花尽落。更欲换,门外初听剥啄。一尊赴谁约。

甚不知早暮,忒贪欢乐。嗔人调谑。

饮芳容、索强倒恶。

渐娇慵不语,迷奚带笑,柳柔花弱。难藐。

扶归鸳帐,不褪罗裳,要人求托。偷偷弄搦。

红玉软,暖香薄。

待酒醒枕臂,同歌新唱,怕晓愁闻画角。

问昨宵、可㬠归迟,更休道著。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瑞鹤仙(其二)

听梅花再弄。残酒醒,无寐寒衾愁拥。凄凉谁与共。

谩赢得,别恨离怀千种。拂墙树动。

更晓来、云阴雨重。

对伤心好景,回首旧游,恍然如梦。欢纵。

西湖曾是,画舫争驰,绣鞍双控。归来夜中。

要银烛,卸金凤。

到而今,谁拣花枝同载,谁酌酒杯笑捧。

但逢花对酒,空祗自歌自送。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瑞鹤仙(其三)

见兰枯菊悴。□寂寞,天与春风来至。梅梢弄晴蕊。

似于人,装点十分和气。吴头楚尾。

听民谣、欢声鼎沸。

总扶携□手,嬉游鼓腹,顿忘愁悴。谁比。

承流宣化,问俗观风,一时双美。笙歌宴启。

交酬献,尽沈醉。

□□□,行看宸庭同拜,归向天街并辔。

对西湖把酒,应须共谈旧治。

形式: 词牌: 瑞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