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农

良农手足胝,老贾不亲犁。

歉岁糠糟绝,高门犬马肥。

天心不宜咎,人理自谁尸。

安得悠悠者,来同予一悲。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勤劳的农夫手脚长满老茧,年迈的商人不再亲自耕犁。
灾荒之年连粗粮酒糟都吃不上,豪门大户的狗和马却生活富足。
上天的旨意难以揣测,人间的道理又有谁能担当。
如何能让那些悠闲的人,来与我一同分担这悲伤。

注释

良农:勤劳的农夫。
手足胝:手脚因劳作而长满老茧。
老贾:年老的商人。
亲犁:亲自耕犁。
歉岁:灾荒之年。
糠糟绝:粗粮酒糟断绝。
高门:豪门大户。
犬马肥:狗和马生活奢华。
天心:上天的旨意。
咎:过失或责备。
人理:人间的道理。
尸:承担或执行。
悠悠者:悠闲的人。
同予一悲:与我一同分担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凋敝的景象,通过对比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诗人以沉郁的情感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良农手足胝,老贾不亲犁。” 这两句描写勤劳的农民因为长时间劳作而双手粗糙、脚上生疮,而富有的商人却远离泥土,不亲自耕耘。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揭示,显示了生产者与剥削者的鲜明对比。

“歉岁糠糟绝,高门犬马肥。” 这两句写的是农民在困难的年份里连最基本的粮食都难以维持,而富贵之家却宠物如犬马养得很肥壮。这一对比强化了前两句的情感和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贫富悬殊的不满。

“天心不宜咎,人理自谁尸。” 这两句则转向哲学层面,似乎在说天道无情,不应责备,而真正的问题是人类社会的伦理何以沦丧。这表明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已经上升到对整个社会伦理的反思。

“安得悠悠者,来同予一悲。” 最后两句则是在寻求与自己有相同感受的人,共同哀叹这令人悲伤的世界。这里,“悠悠”可能指的是那些能够理解和共鸣的人,诗人渴望找到知音,以便一起对这个不公正的世界表示悲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展示了诗人对于底层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于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愤慨。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还东野诗

吾于古人少所同,惟识韩家十八翁。

其辞浩大无崖岸,有似碧海吞浸秋晴空。

此老颇自负,把人常常看。

于时未尝有誇诧,只说东野口不乾。

我生最迟暮,不识东野身。

能得韩老低头拜,料得亦是无量文章人。

前日杜子长,借我孟子诗。

三日三夜读不倦,坐得脊折臀生肢。

旁人笑我苦若是,何为竟此故字纸。

童子请我愿去烧,此诗苦涩读不喜。

吾闻旁人笑,叹之殊不已。

又畏童子言,藏之不敢示。

奈何天下俱若然,吾与东野安得不泯焉。

形式: 古风

饮客

青山何岩岩,江流自浑浑。

欲由白石道,先自长松门。

其间有万景,轩豁忘乾坤。

适可得以心,不可为客论。

安得山水交,共无世俗言。

携琴写古声,酌泉求清源。

适时固虽疏,谋道岂不敦。

谁能歌此诗,侑我饮客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和人久雨

拂拂春郊起绿烟,群农日日望丰年。

龙移海去遗天漏,蚓得泥深乐地穿。

忆酒有心吞俗价,伤春无语寄哀弦。

无田却作无忧者,赢得丰凶一听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人春雪

莫叹年来雪句迟,雪迟诗句更依微。

风来海国盐波涸,春入仙田玉气肥。

雏鹤暖娇摇羽脱,老龙枯痒退鳞飞。

天工人代如端的,安得吾能及九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