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庐山寺老胜师

离乡十九年,日有如年久。

归来山水亦依然,人物存亡半非旧。

庐阜之前我舅宅,此寺如我东西家。

每来舅家必到此,粤自齿稚今疏牙。

庾岭闽山四千里,青衫谪逐自我始。

筑台东望几悽凉,亲故满前争不喜。

林下相逢真实人,非戚非疏非故新。

执手之言行处亲,是以还家一百二十日,五回松下问禅因。

此身非我身,有君有父,有神有民。

俯仰回环知有待,古之人居不黔突,行不已轮。

师住无住,我动非动。来不须迎,去不须送。

聚散会离,百年一梦。

大千沙界等閒言,寻常只把毫端弄。

形式: 古风

翻译

离乡已经十九年,每日都漫长如年。
回到故乡山水依旧,人事变迁大半已非旧时。
庐阜山前是我舅家,这寺庙就像我东西两侧的邻居。
每次到舅舅家必定来访,从年幼至今牙齿已稀疏。
从庾岭到闽山四千里,穿青衫被贬谪的开始就是我。
向东筑台望去满是凄凉,亲人朋友面前怎会不心生欢喜。
在林中相遇的是真挚的人,既非亲近也非疏远,非新非旧。
握手交谈间情深意切,因此回家一百二十天,五次在松下问禅。
此身并非我自身,因为有你有父,有神有民。
抬头低头间明白有所期待,古人居住不求奢华,行走不止。
师住无住,我动非动,来时无需迎接,离去无需送别。
相聚分离如同百年一梦,世间万物皆是随口之谈。
寻常之事只在笔尖舞动。

注释

十九年:形容时间长久。
如年久:比喻日日漫长。
庐阜:庐山和阜山。
东西家:左右邻居。
粤自:自从。
青衫:古代低级官员的官服。
悽凉:凄清、悲凉。
亲故:亲人和老朋友。
真实人:真诚的人。
执手:握手,表示亲密。
师住无住:指修行者的心境如住非住。
聚散会离:人生的相聚与分散。
大千沙界:佛教用语,指广阔无垠的宇宙。
毫端:笔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侠所作的《示庐山寺老胜师》,表达了诗人久别归乡后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深刻体悟。首句“离乡十九年,日有如年久”直接抒发了诗人长时间离家的思乡之情,归来后发现山水依旧,人事已非,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接下来,诗人通过舅宅和寺庙的对比,以及自己从幼年至老的变化,强调时间的无情流逝。

诗人提到贬谪的经历,以及在庐山寺的活动,反映出他对生活的反思和对佛法的亲近。他感叹“此身非我身,有君有父,有神有民”,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非孤立,而是与他人、社会和自然息息相关。他以“俯仰回环知有待,古之人居不黔突,行不已轮”表达出顺应自然、不停前行的人生态度,同时也体现了禅宗的无住和非动思想。

最后,诗人以“聚散会离,百年一梦”总结人生,认为世间的一切相聚与分离都是梦幻般的短暂,而“大千沙界等閒言,寻常只把毫端弄”则暗示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将人生的无常与艺术创作相对比,展现出一种超脱与执着并存的境界。整首诗情感深沉,哲理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生体验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收录诗词(105)

郑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示潮州吴宅三甥

大郎性纯淑,至宝受磨琢。

二郎姿秀美,白璧光闪烁。

三郎神照藏,宛若雏在壳。

五彩翔凤翰,参差见斑駮。

三人吾令甥,亦尝从吾学。

昊穹有显通,报应无舛错。

未有祖庆厚,而招子孙薄。

二亲又善教,曾不闲饮啄。

甥虽多似舅,三子自超卓。

为文要根理,览古务详博。

不惟子三人,万世同矩彟。

慎勿学舅痴,直指世奸恶。

心虽在规益,世谁受忠谔。

立身既不危,青云在挐攫。

形式: 古风

再到吴子野岁寒堂

再到岁寒堂,仍登岁寒阁。

阁上与堂前,物物皆如昨。

铁干偃虬龙,云峰自岩壑。

文章有神力,璧笥光彩错。

主人岁寒翁,古意何淡薄。

山肴具樽酒,忻喜为我酌。

高论写胞怀,千弩射鲸鳄。

速悟有宝龟,灵通非火灼。

辩议恣酬荅,亦以资笑谑。

想翁宾去后,前扃徐徐钥。

万卷罗目前,舒卷良自若。

盛暑一榻风,祁寒一炉药。

翛然去与来,一个无住着。

我亦淡泊人,世味聊咀嚼。

无种不取尝,毕竟何美恶。

但闻岁寒风,便觉世龌龊。

今兹翁如龙,看彼皆尺蠖。

今兹翁如鸿,视彼皆笼缚。

故愿岁寒翁,高收岁寒脚。

踞坐百千年,看春华秋落。

无令木石心,长笑人脆弱。

形式: 古风

次韵子发劝酒

子真依前家谷口,无地栽禾只栽柳。

否亨千态古难常,与物浮沉儿女诟。

鹍鹏海伏而天飞,鹪鹩林栖惟一枝。

迂谈阔论偶相识,千世一遇非为迟。

君看大旱希云霓,又看朝隮雷雨随。

天之神力岂不大,若丰若约无定姿。

况夫人物在宇宙,无异蝇蚁停杯卮。

生亡尚非已主宰,滋味得不随醇醨。

是以众人察察日不足,我独闷闷顽无知。

方吾醺酣以盂杯为小,正见沧海如池沼。

子又作诗劝我醉如泥,得非亦以悯悯为胜晓。

形式: 古风

次韵严巨孟(其一)

侠也生来拙,论才寸不通。

趋时惭寡术,守古又无功。

永日书千卷,闲宵月数峰。

惟期贤者达,邃閤见开通。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