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

涤风初去见迂芳,招有深冥隐桂芒。

翠鸟趾离终不发,绮花人向越然凉。

连鱼窈窈浮虚涧,烟柳沉沉拂淡篁。

已近清萍动靠漪,秋藤何傲亦能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月夜的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中秋之际独自赏月时的感受和心境。

"涤风初去见迂芳"中的“涤风”指的是清凉的秋风,而“迂芳”则暗示着花香虽已逝去,但仍有余韵。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传递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

"招有深冥隐桂芒"中的“深冥”形容月亮的清澈和深远,而“隐桂芒”则指的是桂花在月光下微妙的香气。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桂花与中秋相联系的意象,增添了一份特别的情感色彩。

"翠鸟趾离终不发"一句,以“翠鸟”比喻夜晚的静谧,而“趾离终不发”则表达出一种期待而不得的孤独情怀。诗人可能是在月下等待着某种心灵上的响应或是同伴,但却久等不到,显得异常寂寞。

"绮花人向越然凉"中的“绮花”和“人向”构成了一幅画面,似乎有人在赏花,却又因为天气渐凉而不再聚集。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反映出一种季节更迭、人事变换的情感。

"连鱼窈窈浮虚涧"一句,以“连鱼”形容水中的鱼儿,而“窈窈浮虚涧”则描绘了一种水流潺潺的景象。诗人的用意在于通过对水声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凄清的氛围。

"烟柳沉沉拂淡篁"中,“烟柳”形容柳树在月光下的朦胧模糊,而“沉沉拂淡篁”则描绘了柳枝随风摇曳的情景。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已近清萍动靠漪"一句,以“已近清萍”表明时间已经临近,而“动靠漪”则形容水中的落叶漂浮、摇曳。诗人在此刻感受到的是一种自然界中生命循环的哲思。

最后,“秋藤何傲亦能苍”,诗人通过对秋天藤蔓生长繁盛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虽然时光流逝,但生命力仍旧旺盛的情怀。这里“何傲”二字,既可理解为自然界中的生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可以看作诗人内心对于岁月更迭所持的一份从容与自信。

整首诗通过对深秋夜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是一篇充满意境和情感色彩的佳作。

收录诗词(228)

柳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郊行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金明池

宜秋西望碧参差,忆看乡人禊饮时。

斜倚水开花有思,缓随风转柳如痴。

青天白日春常好,绿发朱颜老自悲。

跋马未堪尘满眼,夕阳偷理钓鱼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雨霖铃

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

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本源自性天真佛。只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

形式: 词牌: 雨霖铃

南乡子(其一)

嗟见世间人。但有纤毫即是尘。

不住旧时无相貌,沈沦。祗为从来认识神。

作么有疏亲。我自降魔转法轮。

不是摄心除妄想,求真。幻化空身即法身。

形式: 词牌: 南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