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行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翻译

柔软的桑叶采光了,绿荫变得稀疏,
蚕宝宝在芦箔上结出厚厚的茧,身体丰满。

注释

柔桑:指柔软的桑叶,用于喂养蚕。
绿阴稀:桑叶稀少,暗示季节变化或蚕食叶完毕。
芦箔:古人养蚕的器具,用芦苇编织。
密茧肥:形容蚕茧紧密且饱满。
聊向:姑且向。
村家:乡村人家。
问风俗:询问当地的风俗习惯。
勤苦尚:勤劳辛苦仍然。
凶饥:严重的饥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乡村生活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事活动的细腻刻画,反映出诗人对底层民众疾苦的同情。诗中的“柔桑采尽绿阴稀”写出了桑叶被农妇们采摘得干干净净,只剩下稀疏的绿荫。"芦箔蚕成密茧肥"则形象地描述了蚕豆长势茁壮,豆荚紧密而饱满。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也暗示了农作物的丰收与希望。

然而,接下来的“聊向村家问风俗”则转向了对乡间生活的探询,透露出诗人想要了解乡村社会真实状况的心意。而最后一句“如何勤苦尚凶饥”更是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尽管农民辛勤劳作,但仍然无法摆脱饥饿和困苦。这不仅反映出当时农村的贫困现状,也体现出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展现了王安石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同时也彰显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对于民间疾苦的关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金明池

宜秋西望碧参差,忆看乡人禊饮时。

斜倚水开花有思,缓随风转柳如痴。

青天白日春常好,绿发朱颜老自悲。

跋马未堪尘满眼,夕阳偷理钓鱼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雨霖铃

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

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本源自性天真佛。只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

形式: 词牌: 雨霖铃

南乡子(其一)

嗟见世间人。但有纤毫即是尘。

不住旧时无相貌,沈沦。祗为从来认识神。

作么有疏亲。我自降魔转法轮。

不是摄心除妄想,求真。幻化空身即法身。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南乡子(其二)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