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汪华玉题所藏长江万鸦图

云巢幽人爱江渚,抽思挥毫写横素。

波澜不惊潦水尽,秋气晶明绝烟雾。

征帆去棹不相袭,岸曲洲旋总堪赋。

孤村城市仅如蚁,百丈牵江直如缕。

萧萧木叶洞庭波,历历晴川汉阳树。

蒹葭宿雁天欲霜,丛苇寒鸦日云暮。

就中楼观何王宫,想见华年贮歌舞。

丹青倒景骇灵怪,粉黛含情怨幽阻。

青春游子憺忘归,白日泠风帐中语。

人间遗迹何足留,最惜精思堕尘土。

郭熙平远无散地,小米苍茫托天趣。

铦锋铓戟不破墨,刻画晶荧昔谁苦。

渤海细书艺文草,精绝戈波绝回互。

南唐后主万鸦图,点点晨光动毛羽。

昔年曾见今目昏,虽复逢之亦难睹。

汪侯此卷出故家,相示摩挲极愁予。

香奁犀轴见者稀,谩录馀情示来者。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为汪华玉题所藏长江万鸦图》由元代诗人虞集所作。诗中描绘了长江边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长江的壮丽与万鸦图的精妙。

首句“云巢幽人爱江渚”,开篇即以“云巢幽人”象征画家的隐逸情怀,他喜爱江边的宁静与自然之美。接着“抽思挥毫写横素”,描绘了画家在纸上挥洒创作的情景,横素即为纸张,横素之上,波澜不惊,潦水已尽,秋气晶明,烟雾散去,展现出一幅清朗的画卷。

“征帆去棹不相袭,岸曲洲旋总堪赋”,描绘了江面上船只往来,岸曲洲旋的景象,赋予了画面动态美。接着“孤村城市仅如蚁,百丈牵江直如缕”,对比描绘了远处的孤村与近处的百丈江面,形象生动。

“萧萧木叶洞庭波,历历晴川汉阳树”,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自然风光,木叶萧瑟,洞庭波涌,晴川清晰可见,汉阳树影历历在目。随后“蒹葭宿雁天欲霜,丛苇寒鸦日云暮”,描绘了傍晚时分江边的景象,芦苇丛生,宿雁归巢,天色渐暗,寒鸦栖息。

“就中楼观何王宫,想见华年贮歌舞”,转而描写楼阁宫殿,想象其往日繁华,歌舞升平。接下来“丹青倒景骇灵怪,粉黛含情怨幽阻”,描绘了画中的倒影与人物情感,丹青之妙令人惊叹,粉黛含情却难以表达。

“青春游子憺忘归,白日泠风帐中语”,描绘了游子在画中流连忘返,白日里帐中传来泠泠风声。最后“人间遗迹何足留,最惜精思堕尘土”,表达了对画作的珍视与感慨,认为人间的遗迹不足留恋,最珍贵的是画家的精心构思。

整首诗通过对长江边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与深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作品的赞美与珍视。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题渔村图

黄叶江南何处村,渔翁三两坐槐根。

隔溪相就一烟棹,老妪具炊双瓦盆。

霜前渔官未竭泽,蟹中抱黄鲤肪白。

已烹甘瓠当晨餐,更撷寒蔬共萑席。

垂竿何人无意来,晚风落叶何毰毸。

了无得失动微念,况有兴亡生远哀。

忆昔采芝有园绮,犹被留侯迫之起。

莫将名姓落人间,随此横图卷秋水。

形式: 古风

题韩干画马

韩生观马十二闲,时写一二传人间。

坡翁尝来伯时宅,见此遗迹开衰颜。

前行如云尘不动,后者追风绝飞鞚。

昔人能事已可能,始觉赏识非虚讽。

昔观秘府韩绝少,得见龙眠已惊倒。

使人读诗如见画,人中岂复生坡老。

五云之中天上奇,代产名驹天子骑。

神明尚令后古见,莫叹韩生非画师。

形式: 古风

题秦虢二夫人承召游华清宫图

贵人并鞚如轻鸿,承恩驰入华清宫。

道途先不止行客,策蹇奔趋乌帽风。

奚囊堕地何足拾,岂有篇章浪相及。

画史当时妙墨传,光彩流动狂情急。

君不见白头拾遗徒步归,明眸皓齿事皆非。

朝天泥滑袖封事,高阁雨馀宫漏稀。

形式: 古风

玉隆宫所藏宋乾道宸翰云壑二字

昔者云归壑,天章自九重。

日华常映凤,山气尽成龙。

俯仰遗陈迹,高深俨德容。

飘然化春雨,结想在高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