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夷先生墨竹歌

水墨淋漓数茎竹,琅玕不羡多成束。

飞白玲珑一片石,夜光休誇大盈尺。

云何此画价无敌,乃是希夷之真迹。

列仙籍中多品流,先生况是神仙伯。

宣靖仙材亦不群,寻师遥入华山云。

解颜一盼不易得,敢望挥毫遗此君。

画首题诗兼姓字,凤翥龙蟠三十四。

丁宁举似一转语,截断世间无限事。

领略真仙上上机,参同古佛空空义。

古来画史虽无数,争似仙人得天趣。

笔势翩翩入三昧,玄旨明明标一句。

梵经合受天人礼,仙迹那无鬼神护。

五百年来如电过,一幅霜缣完未破。

湍水东流鹤不归,峨眉西逝龙犹卧。

故乡之子慕神仙,偶收图画如有缘。

锦囊新装绿玉轴,彤管更赋青霞篇。

安得至宝不磨灭,期与好事相流传。

先生闻此应大笑,水中捉月真可怜。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幅佳作,以水墨淋漓之法绘数茎竹,竹竿挺拔,不需繁复之束,独显其清雅脱俗之美。一片玲珑石,飞白点染,不夸耀于夜光盈尺,却自有一番静谧之气。画中所题之诗,凤翥龙蟠,共三十四字,字字珠玑,透露出希夷先生之仙风道骨。画首题名,仙人之名,字字珍贵,仿佛能截断世间一切纷扰之事,引领观者进入真仙之境,领悟古佛之空义。

此画价值非凡,非仅因其艺术之精湛,更在于其蕴含之玄妙意境。古来画史虽多,但能得天地之趣者,实属罕见。画中笔势翩翩,玄旨明明,梵经合受,仙迹自得鬼神之护。历经五百年,画作依旧完好,犹如时间之过隙,而画中之意境,却如恒河沙数,历久弥新。

画中之水流东逝,鹤不复归,峨眉之龙犹卧,皆是自然之景,却也寓意深远。观者或为故乡之子,慕仙之名,偶得此画,便如遇知音。画作装裱于锦囊之中,绿玉轴卷,更添一份仙气。更有彤管赋诗,青霞篇章,将画意与诗情交织,相得益彰。

此画之宝,不随时间磨灭,愿与有缘之人相流传。希夷先生闻之,定会大笑,水中捉月,虽为常人所不能及,却也是对艺术之追求与热爱的生动写照。

收录诗词(667)

薛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 生卒年:1489~1539年

相关古诗词

希夷先生墨竹短歌

大宁斋中至人竹,淅淅天风撼苍玉。

大书诗画真三绝,价敌宣和六千轴。

伊川空有句传神,世俗宁知伪与真。

秪恐明珠终暗掷,此君他日与何人。

形式: 古风

文徵仲画老子见赠旧寄观音像并此奉谢

本家楚濑乡,远师周柱史。

流沙竟长往,谷神应不死。

真源古县近西原,祠宇荒凉旧宅存。

不见犹龙写生色,秪同摸象解空言。

衡山先生今顾陆,赠我真人真一幅。

天机渊默藏根柢,日角分明辨眉目。

先生高士非画师,一纸千金难易之。

四方求者苦不得,我未往求先见遗。

往年曾寄圆通像,髣髴白衣来海上。

今者挥毫图伯阳,恍惚青牛归故乡。

老夫家居贫转剧,偶然富与公侯敌。

箪瓢匮乏无斗储,箧椟缄縢有双璧。

平生嗜好释与仙,幸遭同病还相怜。

已将彩绘作佛事,更拟形似传灵筌。

学通二氏我何有,画备六法谁能先。

不惭俚调酬妙品,往来聊结三生缘。

形式: 古风

赠袁贞白

故人昔访我,玩月新秋节。

十年重命驾,复对春宵月。

故人真有古人情,明月故向今宵明。

可怜明月如盟主,知君与我心相许。

结交肯与流俗同,此心愿学延平翁。

形式: 古风

张南园画云南图

尝闻司徒作者流,暮年画思生沧洲。

丹青点拂随兴到,云雾幻眇令人愁。

君不见益州形胜佳且殊,可惜僻在西南隅。

中原断绝罕人迹,遂使吴越矜区区。

司徒平生生此都,文学才气海内无。

独怜山水久寂寞,因之貌作云南图。

大山小山相盘拿,龙鳞攒罗插虎牙。

洪波万折走其下,石根奔蹙如蛟蛇。

行人含颦色咨嗟,鸟道上被青天遮。

岩披谷坼有平地,孤城百雉千人家。

生绡淡墨势颇窄,万里滇池气相敌。

山川空阔神为开,不觉沉吟悲古迹。

古来此地号边鄙,邪指牂柯连越巂。

秦代新开五尺道,汉家更代昆明水。

岭陬海落通中夏,翡翠明珠半天下。

始闻大将泛楼船,复遣词臣祝金马。

只今郡县穷南土,风俗相传胜前古。

世封刺史上计书,附塞蛮夷占编户。

何况司徒此间出,文献从今更难匹。

山中已报解银鱼,世上仍看留綵笔。

我言此卷真奇最,不独毫端工粉绘。

应同蜀相画夷图,想见成周作王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