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

上巳娱春禊,芳辰喜月离。

北宫命箫鼓,南馆列旌麾。

绣柱擎飞阁,雕轩傍曲池。

醉鱼沈远岫,浮枣漾清漪。

落花悬度影,飞丝不碍枝。

树动丹楼出,山斜翠磴危。

礼周羽爵遍,乐阕光阴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上巳节欢庆春日禊祭,美好的时光中月亮也似乎格外明亮。
北宫中命令奏响箫鼓,南面的馆舍排列着旗帜。
锦绣的柱子支撑起高耸的楼阁,雕刻精美的轩窗紧邻曲折的池塘。
醉酒的鱼儿沉入远处的山影,漂浮的枣子在清澈的涟漪中荡漾。
落花轻轻掠过树影,飘飞的游丝丝毫不受树枝阻挡。
树木摇曳中红色的楼阁显现,山势倾斜石阶显得险峻。
礼仪周全,美酒传遍,音乐结束,时光悄然流逝。

注释

上巳:古代节日,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人们会到水边举行祭祀、祓除不祥的活动。
禊:音xì,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芳辰:美好的时光或日子。
月离:这里指月亮圆满或特别明亮,象征美好时光。
北宫:古代王宫的一部分,这里泛指宫廷。
箫鼓:箫和鼓,古代乐器,常用于庆典或仪式。
南馆:宫殿南侧的楼阁或接待宾客的地方。
旌麾:古代用以指挥或标识的旗子,这里表示庆典的隆重。
绣柱:装饰有绣品的柱子,形容建筑豪华。
飞阁:高耸凌空的楼阁。
雕轩:雕刻精美的窗轩。
曲池:弯曲的池塘,园林中的景观。
醉鱼:形容鱼儿因水中倒映的景物而仿佛陶醉。
浮枣:漂浮在水面上的枣子,可能指庆祝活动中投掷的食物。
清漪:清澈的水波。
落花:从树上掉落的花瓣。
悬度影:花瓣轻轻飘过,影子似乎悬浮在空中。
飞丝:飘扬的蛛丝或其他轻盈细长之物。
碍枝:不受树枝阻挡。
树动:树木摇动。
丹楼:红色的楼阁,可能因夕阳或装饰而显红色。
山斜:山势倾斜。
翠磴:绿色的石阶,‘磴’指石阶。
危:高峻,险要。
礼周:礼仪周全,完备。
羽爵:古代饮酒的器具,这里代指美酒。
遍:传遍,遍及所有人。
乐阕:音乐停止。
光阴移:时间悄悄过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天的宴会场景,充满了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如“上巳娱春禊,芳辰喜月离”中的春日游乐和美好时光,以及“绣柱擎飞阁,雕轩傍曲池”的宫廷建筑,展现了一个欢快而又庄重的节庆气氛。

诗中还通过“醉鱼沈远岫,浮枣漾清漪”中的水景和“落花悬度影,飞丝不碍枝”的花瓣纷飞,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和对生命流转的感悟。同时,“树动丹楼出,山斜翠磴危”则描绘了一种雄伟的景象,显示了诗人对壮丽山川的向往。

最后,“礼周羽爵遍,乐阕光阴移”表达了宴会上的热烈气氛和人们在美好音乐中的愉悦心情。整首诗通过对春日宴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之美、自然之美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厚情感。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节庆氛围和审美情趣的宫廷诗,其语言华丽,意境辽阔,是一幅生动的春日宴会图卷。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三善殿夜望山灯诗

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

采珠非合浦,赠佩异江滨。

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诗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山庭春日诗

洗沐惟五日,栖迟在一丘。

古楂横近涧,危石耸前洲。

岸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

野花宁待晦,山虫讵识秋。

人生复能几,夜烛非长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乌栖曲

桃花春水木兰桡,金羁翠盖聚河桥。

陇西上计应行去,城南美人啼著曙。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