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庭春日诗

洗沐惟五日,栖迟在一丘。

古楂横近涧,危石耸前洲。

岸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

野花宁待晦,山虫讵识秋。

人生复能几,夜烛非长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每隔五天才沐浴一次,平时闲居在这一处小山丘上。
古老的树干横跨在附近的溪流上,险峻的岩石矗立在前面的小沙洲旁。
河岸边的柳树绿意盎然,池塘中的石榴花红得像火照亮了水面。
野外的花朵哪会管天是否将晚,山中的虫子又怎知秋天的到来。
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少时间,夜晚的烛光并非长久的伴侣。

注释

洗沐:洗澡沐浴。
惟:只,仅仅。
五日:每五天。
栖迟:居住,停留。
一丘:一小块地方,这里指山丘。
古楂:古老的树木枝干。
横:横跨。
近涧:靠近的溪流。
危石:险峻的石头。
耸:高耸。
前洲:前面的小沙洲。
岸绿:河岸上的绿色。
开:开放,此处引申为生长茂盛。
河柳:河边的柳树。
池红:池塘中红色的。
照:映照。
海榴:石榴,古代有称石榴为海榴的习惯,形容其花开如海般灿烂。
野花:野生的花朵。
宁待:岂会等待。
晦:昏暗,此指天黑或黄昏。
山虫:山中的昆虫。
讵识:岂知,不懂得。
秋:秋天。
人生:人的生命,一生。
复能几:又能有多少。
夜烛:夜晚的烛光,比喻短暂的时光。
非长游:不是长久的伴侣或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田园生活。开篇"洗沐惟五日,栖迟在一丘"表明诗人已经五天没有梳洗,只是在一个小山丘上悠然自得地停留。这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自然界的亲近。

接着,"古楂横近涧,危石耸前洲"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图。古老的苹果树横亘在溪流旁边,而险峻的岩石则如同小岛般矗立在水面上。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静谧与雄伟。

"岸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一联,则描写了春日里岸边垂柳和池塘中的荷花竞相开放的情景。这里通过柳色与荷色的对比,传达出春天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在"野花宁待晦,山虫讵识秋"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界中生命节奏的观察和感悟。即便是野花,也不急于开放,山中的昆虫也似乎不知道秋天已经来临。这两句体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态度上的超然与淡泊。

最后一联"人生复能几,夜烛非长游"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里通过提灯夜行的景象,暗示了人生如同这昏黄的灯光,有限而又短暂,并非长久之旅。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更透露出他对于生命、时间和世事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乌栖曲

桃花春水木兰桡,金羁翠盖聚河桥。

陇西上计应行去,城南美人啼著曙。

形式: 乐府曲辞

今日乐相乐

绮殿文雅遒,玳筵欢趣密。

郑态逶迤舞,齐弦窈窕瑟。

金罍送缥觞,玉井沈朱实。

愿此北堂宴,长奉南山日。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质]韵

内殿赋新诗

兔影脉脉照金铺,虬水滴滴泻玉壶。

绮翼雕甍迩清汉,虹梁紫柱丽黄图。

风高暗绿凋残柳,雨驶芳红湿晚芙。

三五二八佳年少,百万千金买歌笑。

偏著故人织素诗,愿奏秦声采莲调。

织女今夕渡银河,当见新秋停玉梭。

形式: 古风

卞山楚庙诗

蘋藻祈明德,倚棹息岩阿。

忽听晨鸡曙,非复楚宫歌。

闲阶薙宿荠,古木断悬萝。

帷堂寂易晚,桴鼓自相和。

盛祀流百世,英威定几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