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侍讲原叔挽词三首(其一)

衣冠今盛族,兰玉旧家声。

博古无遗误,遭时有重名。

魂舆临水发,灵马向郊鸣。

归葬商丘外,森森柏已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如今家族显赫,祖先曾有兰花般的高贵名声。
博览群书,从无差错,时运之下,名声更显赫。
灵魂之车在水边启程,神灵之马向郊野嘶鸣。
他的遗体将归葬在商丘之外,茂密的柏树林已经郁郁葱葱。

注释

衣冠:指显赫的家族或地位。
兰玉:比喻高贵、纯洁。
博古:广泛涉猎古代知识。
遗误:没有遗漏和错误。
魂舆:灵魂离开肉体的象征。
灵马:象征神灵或高贵的交通工具。
商丘:古代地名,此处可能指家族的故乡或重要墓地。
森森柏:形容柏树茂密,象征永恒和尊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好友王侍讲原叔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故人的敬仰和对其家族荣耀的肯定。首句“衣冠今盛族”赞扬了王氏家族的显赫地位和良好的门第,暗示了其家族过去的辉煌。次句“兰玉旧家声”以兰玉比喻王氏家族的优秀品质和世代相传的良好声誉。

第三句“博古无遗误”称赞了原叔学识渊博,对于古代典籍研究无一遗漏,显示出他的学术造诣。第四句“遭时有重名”则肯定他在当时社会中的显著声望,表明他不仅学问出众,而且在时人中享有崇高的名声。

第五、六句通过描绘送葬场景,“魂舆临水发,灵马向郊鸣”,形象地表达了亲友们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逝者的哀思,同时也寓含着对亡者灵魂安息的祝愿。最后一句“归葬商丘外,森森柏已成”描绘了墓地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永恒的哀思,以柏树的茂盛象征逝者的不朽。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而又庄重的挽词,既赞美了故人的品德与才学,又寄托了对亡者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王知章尉河内

古县太行下,老槐三四株。

以言新作吏,不似旧为儒。

黄绶心犹壮,青云志岂无。

汉朝吾远祖,不道此官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王道损赠永兴冰蜜梨四颗

名果出西州,霜前竞以收。

老嫌冰熨齿,渴爱蜜过喉。

色向瑶盘发,甘应蚁酒投。

仙桃无此比,不畏小儿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长芦江口

风驾晚潮急,浪头相趁过。

水归瓜步小,船下秣陵多。

鸥舞不停翅,燕飞轻帖波。

今来学楚客,薄暮爱渔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风瑟联句

窍竹漏天风,张弦拟峄桐。

佳名从此得,妙响未曾穷。

夜静危台上,人闲皎月中。

依依听不足,秋露满兰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