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上却篮舆卷却帘,晓寒旋索熟衣添。
孤松已自三千丈,更在仙山第一尖。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坐轿子,仰望仙山的景象。开篇“上却篮舆卷却帘”,写出了作者在轿中调整遮蔽物品,准备欣赏外面的风光。这两句通过动作传达出一种从日常生活到精神追求的转换。
接下来的“晓寒旋索熟衣添”则是对气候和穿着的细腻描写,表明作者在清晨的寒冷中加厚了衣物,以准备长时间的观赏。这里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期待,也反映出了宋代文人对生活质感的关注。
“孤松已自三千丈”一句,则是对仙山景象的描绘,通过一个独立的松树来突出仙山的高峻和神秘。数字“三千”常用于形容高度,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之感。而“更在仙山第一尖”则进一步强调了仙山的险峻和美丽,以及作者所望之物的高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不关老去愿春迟,只恨春归我未归。
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
病眼逢书不敢开,春泥谢客亦无来。
更无短计销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
锡作诸峰玉一涓,曲生堪酿茗堪煎。
诗人浪语元无据,却道人间第二泉。
饮者怜渠有典刑,见渠借箸眼偏青。
平生闭口不论事,晚岁搜肠求独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