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陶益所作的《谒林梧窗先生祠》。诗人通过“不见林宗面,先抠孺子衣”这两句开篇,以一种略带戏谑的口吻,表达了对林宗的尊敬与怀念。接着,“名祠瞻俎豆,绛帐想光辉”两句,转而描绘了对林宗祠堂的景仰之情,以及对林宗教学风采的追忆。
“洗砚池空在,藏书室已非”两句,诗人通过描述洗砚池和藏书室的现状,表达了对林宗学术成就的敬佩,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藓碑摩读罢,悽恻欲归依”则以摩挲碑文的动作,表达了对林宗精神的深深缅怀,以及内心的凄凉与渴望回归的精神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林宗祠堂及其遗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林宗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历史人物精神的深刻思考。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