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脚亭

白道向姑熟,洪亭临道傍。

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

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

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

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白色的道路通向姑熟县,洪亭就坐落在路边。
前方有口昔日的井,下面还有五丈深的大床。
打柴的女孩洗净了洁白的双脚,行人卸下华丽的行装。
向西远望白鹭洲,芦苇上的白花仿佛早晨的寒霜。
此刻送你离去,我回头望去,泪水已成行。

注释

白道:指白色的官道或宽阔的道路。
姑熟:古代地名,今安徽当涂一带。
洪亭:可能是一个地名,位于道路旁边。
昔时:从前,过去的。
井:古时的水井。
五丈床:形容床很大,深度达到五丈。
樵女:打柴的女孩。
金装:华丽的行装,可能指贵重的衣物。
白鹭洲:地名,可能是一个湖泊或小岛。
芦花:芦苇的花。
朝霜:早晨的霜,比喻白花。
送君:送别你。
回首:回头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田园风光之美,同时也流露出别离时的哀愁情感。从结构上看,诗人运用对仗手法,将景物与人物活动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不失生动的画面。

首句“白道向姑熟”中的“白道”,指的是一条通往姑熟的地方小路。它通过色彩和方向,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意境,为后文的情感铺垫做出了预告。

接着,“洪亭临道傍”则描绘了一处建筑物—洪亭,它紧邻道路,似乎在等待着行人停歇。这里的“洪亭”可能是诗人虚构的一个地点,它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几分静谧,更重要的是它让读者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寂寞。

第三、四句,“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通过对比古老井和深邃床的描写,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空间的层次感,从而强化了画面的立体感。这里的“昔时井”暗示着时间的沉淀,而“五丈床”则给人以深远和神秘之感。

在第五、六句,“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诗人通过樵夫女子洗脚与行人休息的情景,展示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樵女”形象生动,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而“行人歇金装”则表现出旅行者在此地停留,享受片刻安宁。

至于最后两句,“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诗人通过对远方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即将别离之人的感慨,表达了深沉的不舍与哀愁。这里的“白鹭洲”和“芦花似朝霜”,营造出一种淡远而又萧瑟的氛围。而“送君此时去”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心中的别离之痛,“回首泪成行”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赞美。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

昔别若梦中,天涯忽相逢。

洞庭破秋月,纵酒开愁容。

赠剑刻玉字,延平两蛟龙。

送君不尽意,书及雁回峰。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杂曲歌辞.独不见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独坐敬亭山

合沓牵数峰,奔地镇平楚。

中间最高顶,髣髴接天语。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语]韵

独酌

春草如有意,罗生玉堂阴。

东风吹愁来,白发坐相侵。

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

长松尔何知,萧瑟为谁吟。

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

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