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通判妻挽辞

夕郎凛凛馀风烈,有女犹为世妇师。

处己幽闺推德厚,相夫贤路已名驰。

秋天零露铭旌湿,晓月沈光独鹤悲。

他日赠黄频锡宠,冢前羊虎石累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挽辞《林通判妻挽辞》由宋代诗人史浩所作,通过对逝者生平事迹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其高尚品德与深远影响。

首联“夕郎凛凛馀风烈,有女犹为世妇师”开篇即以“夕郎”(指逝者)的英风余韵和其女的非凡教化力,奠定了全诗赞美的基调。通过“凛凛”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逝者的威严与正直,而“世妇师”则强调了其女在社会中的道德典范地位。

颔联“处己幽闺推德厚,相夫贤路已名驰”进一步揭示了逝者及其妻子的内在品质与外在成就。在幽静的闺房中,她以深厚的道德修养自守;在外,她以贤良之妻的身份,助力丈夫在仕途上名声远播。这两句通过对比,凸显了个人修为与社会贡献的和谐统一。

颈联“秋天零露铭旌湿,晓月沈光独鹤悲”运用自然景象来渲染哀思之情。秋天的露水打湿了铭旌(丧葬用品),象征着逝者的影响如同露水般渗透人心;而晓月的沉光与独鹤的悲鸣,则是诗人对逝者离世的深切哀悼,以及对其精神永存的寄托。

尾联“他日赠黄频锡宠,冢前羊虎石累累”展望未来,表达了对逝者身后荣誉的期待与对墓地景象的描绘。想象中,逝者将获得更多的荣誉与尊敬,其墓前的石像(羊虎石)堆积如山,象征着其功绩与影响的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挽辞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与生动的意象描绘,不仅颂扬了逝者及其妻子的高尚品德与卓越成就,也寄托了后人对其深深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致政王宣义挽辞(其一)

圣世尊遗逸,先生道最优。

浮名付诗酒,高论屈公侯。

方绾新荷绶,俄随夜壑舟。

唯馀义方训,岁晚欲兴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致政王宣义挽辞(其二)

天大于门报,人歌窦氏芳。

诤臣登冢嗣,圣德在吾皇。

柏惨方庐墓,琴祥定趣装。

他年疏大国,锦轴屡燔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赵开府卫国夫人宋氏挽辞

生居宅相宠无伦,来荫金枝德有邻。

夫拥斋旄仪上宰,身兼郡主国夫人。

方看十子翻丹凤,忽忆三山驾紫麟。

霜洁兰薰全懿美,史官秉笔正訚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吴明可阁学挽辞

持橐甘泉日,英声耸缙绅。

循良六郡守,蹇谔一台臣。

德亚耕萃叟,年同钓渭人。

设施浑未尽,识者为眉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