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题袁重其负母看花图,和纪伯紫韵

循彼南陔,厥草油油,北堂在前。

睹穿帘舞燕,楼檐宿鸟;夕来朝去,娱悦高年。

陆绩思亲,仲由孝养,橘可怀兮米负肩。

真堪羡,喜慈颜如旧,儿鬓初斑。

婆娑地上金仙,看膝下蹁跹乐事全。

正熏风池馆,端阳佳节;葵榴满放,杨柳三眠。

绢拂鹅溪,笔推龙爽,点染韶光景更妍。

留题遍,想莱衣戏彩,旷世同传。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鉴赏

此词《沁园春》以细腻之笔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孝道画卷。词人钱肃润通过“循彼南陔”开篇,引出“北堂在前”的温馨场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家庭情感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

“睹穿帘舞燕,楼檐宿鸟”,燕子穿帘而舞,宿鸟栖息于屋檐,这些生动的自然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寓意着生机与活力。接着,“夕来朝去,娱悦高年”一句,直接点明了孝道的主题,表达了对长辈的尊敬与陪伴,使整个场景充满了温馨与敬意。

陆绩思亲、仲由孝养的故事被巧妙地融入其中,通过“橘可怀兮米负肩”这一细节,既展现了古代孝子的深情厚谊,又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词中“真堪羡,喜慈颜如旧,儿鬓初斑”一句,表达了对父母容颜不衰、儿孙满堂的喜悦之情,体现了家庭和睦、亲情深厚的幸福景象。

接下来,“婆娑地上金仙,看膝下蹁跹乐事全”一句,以“金仙”比喻父母,形象地描绘了父母如同仙人般慈祥,膝下的儿女们在他们的庇护下快乐成长,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与满足感。

“正熏风池馆,端阳佳节;葵榴满放,杨柳三眠”描绘了夏日的美景,熏风轻拂,池馆静谧,端午佳节,葵花与石榴竞相开放,杨柳随风轻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美好时刻的捕捉与珍视。

最后,“绢拂鹅溪,笔推龙爽,点染韶光景更妍”一句,通过描绘绘画创作的过程,进一步强调了艺术与美的追求,同时也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创造。

“留题遍,想莱衣戏彩,旷世同传”则以典故收尾,表达了对孝行的颂扬与传承,希望这种美德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意象、流畅的韵律,构建了一幅充满温情与敬意的家庭生活画卷,展现了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深厚内涵与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25)

钱肃润(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惜馀春慢.和徐竹逸花溪即事韵却赠

乘兴寻芳,晴丝不断,忘却春光将老。

争传茂苑,花事澜翻,怎耐一天风扫?

齐女门前有园,白白红红,不知多少。

更轻盈杨柳,绿阴深处,暗藏苏小。

入门后,亭阁参差,游人稠沓,总向花溪喧闹。

幼舆独坐,丘壑增妍,燕语莺声俱好。

整日挥毫赋诗,把酒论文,二三年少。

取阳春曲送春归,春色依依回绕。

形式:

洞庭春色.送华吏部凰超公入华孝子祠

我过堂前,一翁危坐,凛若明神。

看头颅如雪,居然总角;丰容柔娈,未琢天真。

俄报一翁堂下至,俨肃肃,峨冠博带身。

群相羡,是先朝故老,当代完人。

溯源厥惟曰孝,孝子后更有忠臣。

叹发肤顶踵,皆君之赐:全归全受,且慰吾亲。

国破君亡何所有?留一发,聊将挽万钧。

那知后日,祠坛配祀,俎豆莘莘。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满庭芳.送汤中丞潜庵公入东林道南祠

旧院东林,沧桑陵谷,翻云覆雨方晴。

一朝营造,救度也耎薨。

丽泽规模整肃,祠堂内、丹艧梁楹。

惊相告、俄傅檄至,不日报功成。

丙寅,夏四月,中丞北上,迫趣王程。

过林间停辙,讲道杨亭。

今岁戊辰春日,云旗风马忽来迎。

到门后,龟山降席,促膝话平生。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水调歌头.秋夜怀陆荩思司铎束瓯,用苏东坡原韵

华盖山高矣,渺若洞中天。

容成曾许相见,会面在何年?

我欲乘风访道,只恐丹台石室,炉灶已灰寒。

此日空惆恨,盼望斗牛间。谢巘上,春草梦,白云眠。

临流一镜,笑看池水璧同圆。

时有春秋冬夏,教有诗书弦诵,乐事总称全。

今夜江心里,月色正娟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