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操

王昭君,汉宫女。汉宫女,嫁配虏。

生如桃李花,皖皖托朝露。

春风一摧折,零落在泥土。

君王委心事匈奴,不知匈奴在何处。

黄门扶我上车去,遥望汉宫隔烟雾。

十年帘下学画眉,不知还为蛾眉误。

当时恩怨或易忘,今日悲愁那可诉。

梦中往往作歌舞,满目异类谁与语。

但见惊风吹尘沙,岂识春还复秋暮。

山林强鬼向夜哭,夜夜毡车宿荒戍。

胡人从来不照镜,但见白发垂霜缕。

念知此意终不传,独自援琴弹作谱。

弹作谱,寄与汉宫人,一曲未终泪如雨。

形式: 琴操

鉴赏

这首《昭君操》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以王昭君的故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昭君从汉宫女到嫁配匈奴的命运转折,以及她远离故土、孤独生活的凄凉境遇。

诗中开篇即点明了王昭君的身份和命运:“王昭君,汉宫女。汉宫女,嫁配虏。”短短几句话,便勾勒出昭君从繁华宫廷到遥远异域的转变。接着,“生如桃李花,皖皖托朝露”一句,以桃李花比喻昭君的美丽与脆弱,如同清晨的露珠般易逝,暗示了她命运的多舛。

“春风一摧折,零落在泥土”则形象地描绘了昭君被送往匈奴后,如同被春风摧折的花朵,最终凋零在异国的土地上。接下来,“君王委心事匈奴,不知匈奴在何处”一句,表达了昭君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无奈。

“黄门扶我上车去,遥望汉宫隔烟雾”描绘了昭君离开汉宫时的场景,与“十年帘下学画眉,不知还为蛾眉误”形成对比,突出了她从宫廷生活到异域生活的巨大变化。而“当时恩怨或易忘,今日悲愁那可诉”则表达了昭君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悲惨命运的无力诉说。

“梦中往往作歌舞,满目异类谁与语”描绘了昭君在异国他乡的孤独生活,只能在梦中寻找慰藉。最后,“但见惊风吹尘沙,岂识春还复秋暮”一句,以自然界的更迭象征时间的流逝,昭君在异国的生活仿佛与外界隔绝,无法感知季节的变化。

“山林强鬼向夜哭,夜夜毡车宿荒戍”描绘了昭君在匈奴生活的艰苦环境,以及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胡人从来不照镜,但见白发垂霜缕”则进一步强调了昭君年华老去,却无法回到故土的事实。

整首诗以昭君的故事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她从繁华到落寞的人生轨迹,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沈辽通过对昭君命运的深刻剖析,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也反映了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酬思诚见赠

都下相逢意气欢,翩翩清兴到江干。

壮心已谢驰千里,薄禄犹惭系一官。

闲比水云随所适,朽如沟木不胜蟠。

欣然于此重相会,一读新篇九起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庆复允中

木叶飘萧已半殷,试临高处望君山。

野田缭绕来时路,画舸逍遥数日闲。

坐想故人应见忆,如今秃发不胜斑。

两州相望无千里,莫惜新篇断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丧表姑挽词(其一)

不尽华发养,奄闻朝露伤。

人虽恨长夜,生已在西方。

灵輤过空坂,罗繻空北堂。

欲知箫史处,松柏正凌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丧表姑挽词(其二)

忆昔祖姑前,曾观八法妍。

常嗟道韫在,终愧右军传。

幻化已委世,清明当作仙。

松门一长恸,丹旐上新阡。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