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吟

东风吹我衣,不能开我眉。

何曾如草木,动辄得芳菲。

有葽皆秋气,无声不子规。

踏青驱拄杖,席地误沾泥。

呼仆抬愚谑,过僧值掩扉。

会心行到且,疏雨促人归。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春吟》由明代诗人李弃所作,描绘了春日里诗人漫步于自然之中的感受与体验。

首句“东风吹我衣,不能开我眉”,以春风拂面,却难以舒展愁眉的形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沉思。春风虽至,但诗人的心境并未随之开朗,这种对比,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接着,“何曾如草木,动辄得芳菲”一句,诗人将自己与草木进行对比,草木随风而动,便能获得春天的芬芳,而自己却无法摆脱内心的困扰,难以享受春日的美好。这一对比,不仅加深了诗人的自我反思,也增添了诗歌的哲理性。

“有葽皆秋气,无声不子规”两句,通过“葽”(一种草药)和“子规”(杜鹃鸟)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即使在春天,诗人感受到的却是秋天的气息;即便是在寂静中,耳边响起的也是悲鸣的子规声。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人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和深刻。

“踏青驱拄杖,席地误沾泥”描绘了诗人踏青时的情景,拄杖行走,不慎沾湿了地面。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投入,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努力。

“呼仆抬愚谑,过僧值掩扉”则展现了诗人与仆人、僧人的互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诗人试图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到乐趣,但又常常遭遇门扉紧闭的尴尬,这反映了诗人寻求理解与共鸣的渴望,以及在现实世界中遇到的种种阻碍。

最后,“会心行到且,疏雨促人归”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与对生活的态度。即使是在细雨中,诗人也愿意继续前行,享受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然而,生活总是要回归常态,细雨的降临似乎也在提醒诗人,美好的时光终将过去,需要面对现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好景色的欣赏与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2)

李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来熏楼

绝顶南山上,斯楼亦壮哉!

群峰排戟立,一水抱城来。

地利虽云险,人心未可猜。

若非得良牧,剑阁也罹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东华翠嶂

出郭相将二里赊,寺钟鸣处是东华。

直跻绝顶三千仞,俯视平原几万家。

流水竟朝东海去,长安不受片云遮。

风流自笑非安石,也有登山兴未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游金莲寺

金莲山寺万松阴,流水花开自古今。

几发青螺撑佛顶,半岩秋月印禅心。

满天风雨龙归洞,入座笙歌鸟隔林。

骏马神鹰无觅处,一声鸡犬在云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咏东华翠嶂

东华高嵯峨,幽胜冠今古。

禅房卧白云,籁空静尘土。

悬壁削芙蓉,丹枫衬红雨。

竹月粘碎金,松风集鸣杵。

一涧玉龙嘶,千仞飞鸟舞。

翠色摇沧溟,雄螺跨天府。

岩花染素流,秋月漾寒渚。

有客邀我游,扪萝觅仙侣。

八竑壮胸襟,万山攀石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