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花绶傍腰新,关东县欲春。
残书厌科斗,旧阁别麒麟。
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
看君有知己,坦腹向平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送别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行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情怀。首句“花绶傍腰新”中的“花绶”,即是用花作为装饰的带子,暗示春意盎然,而“关东县欲春”则指随着季节的变化,关东一带也渐入佳境。
接下来的“残书厌科斗,旧阁别麒麟”中的“残书”,可能是指一些破旧或不完整的典籍,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对于过去学问的厌倦和对新知的追求。同时,“旧阁别麒麟”则表达了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留恋,其中“麒麟”常指才德兼备的人物,暗示着诗人对友人的怀念。
中间两句“虞坂临官舍,条山映吏人”,通过具体的地理环境——“虞坂”和“条山”,描绘出一幅送别的画面。这里的“官舍”可能是指官员的住所,而“吏人”则是官府中处理事务的人员,表达了一种平淡的日常生活。
最后,“看君有知己,坦腹向平津”,诗人通过对友人的观察,发现对方有知心的朋友,这里的“坦腹”意味着心无城府,对未来充满了期许和期待。这里的“平津”可能是指一个地方名,也可能是比喻平静无忧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珍视知音的情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学问和友情的重视。
不详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安西美少年,脱剑卸弓弦。
不倚将军势,皆称司马贤。
秋山城北面,古治郡东边。
江上舟中月,遥思李郭仙。
常爱夏阳县,往年曾再过。
县中饶白鸟,郭外是黄河。
地近行程少,家贫酒债多。
知君新称意,好得奈春何。
夫子不自衒,世人知者稀。
来倾阮氏酒,去着老莱衣。
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
楚王犹自惑,宋玉且将归。
欲谒明光殿,先趋建礼门。
仙郎去得意,亚相正承恩。
竹里巴山道,花间汉水源。
凭将两行泪,为访邵平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