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

安西美少年,脱剑卸弓弦。

不倚将军势,皆称司马贤。

秋山城北面,古治郡东边。

江上舟中月,遥思李郭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安西有一位英俊少年,放下宝剑解下弓弦。
他不依仗将军的权势,人们都称赞他像司马一样贤能。
秋山位于城池的北面,古城郡则在城东边。
江中的小舟上挂着明月,遥想那李郭二仙的风范。

注释

安西:地名,这里泛指西方边境地区。
美少年:英俊的青年。
脱剑:放下武器,指不再战斗。
卸弓弦:解开弓上的弦,同样表示停止武力行为。
倚:依靠。
将军势:将军的权势或势力。
司马:古代官职名称,这里可能特指某个以贤能著称的司马。
贤:贤能,有德行和才能。
秋山:秋季的山,这里指代风景优美的地方。
城北面:城市北边的位置。
古治:古城的行政中心或旧时的治理之地。
郡东边:郡的东侧区域。
江上:江河之上。
舟中月:小船上的月亮,描绘宁静的夜晚景象。
遥思:远距离地思念或向往。
李郭仙:李郭二仙,典故中指李膺和郭泰,东汉时期贤士,常用来比喻高洁之士或隐逸的高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将领准备启程赴任的场景,气氛肃穆而又不失英俊。"安西美少年,脱剑卸弓弦"一句,以鲜活的笔触勾勒出主角的英姿飒爽和对未来的从容不迫。这里的“脱剑”和“卸弓弦”象征着战事方息,将军正准备放下武器,迎接新的使命。

"不倚将军势,皆称司马贤"表明这位少年将领并非依仗权势,而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德行获得他人的赞誉。这样的描写,不仅映射出主角的个人魅力,也反映了古人对德才兼备者的崇尚。

接下来的"秋山城北面,古治郡东边"则勾勒出了将领即将赴任之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这里,“秋山”给人以萧瑟、肃杀之感,而“古治郡”则让人联想到悠久的历史沉淀。

最后,"江上舟中月,遥思李郭仙"一句,则是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月亮在江面上的倒映,让诗人不禁想起了那遥远的、神秘的“李郭仙”,这里的“遥思”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情。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友人赴任之际的心情波动与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送崔主簿赴夏阳

常爱夏阳县,往年曾再过。

县中饶白鸟,郭外是黄河。

地近行程少,家贫酒债多。

知君新称意,好得奈春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夫子不自衒,世人知者稀。

来倾阮氏酒,去着老莱衣。

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

楚王犹自惑,宋玉且将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崔员外入秦因访故园

欲谒明光殿,先趋建礼门。

仙郎去得意,亚相正承恩。

竹里巴山道,花间汉水源。

凭将两行泪,为访邵平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

女几知君忆,春云相逐归。

草堂开药裹,苔壁取荷衣。

老竹移时少,新花旧处飞。

可怜真傲吏,尘事到山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