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其五)

昔为岫云游,到寺已昏黑。

那知山门外,双松翠交织。

宸题引入胜,云日与绚色。

升阶见娑罗,银杏尤夙识。

踪寻出寺左,石径顿坦直。

有亭夹清湍,丹垩亦新饰。

去都且百里,布施定谁力?

龙子与拜砖,奔走客万亿。

幸先香会至,食宿免见逼。

入梦习泉喧,窥床惜月昃。

能留过中秋,朝夕共探陟。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戒坛潭柘二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古寺历史的感慨。首句“昔为岫云游,到寺已昏黑”以回忆的方式开始,暗示了诗人曾经在此地留下足迹,而今再次造访,时间已经悄然流逝,夜幕降临。接着,“那知山门外,双松翠交织”描绘了山门外的景象,双松苍翠,交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宸题引入胜,云日与绚色”则转向对古寺的赞美,皇帝的题字为寺庙增添了非凡的胜景,云彩与日光交织出绚丽的色彩,渲染出一种庄严而又神秘的氛围。接下来,“升阶见娑罗,银杏尤夙识”描述了诗人步入寺庙后所见的植物,娑罗树和银杏树,这些古老的树木见证了寺庙的历史,也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踪寻出寺左,石径顿坦直”写出了诗人探索寺庙周边环境的过程,石径在探索中变得平坦,暗示着发现新奇事物的喜悦。随后,“有亭夹清湍,丹垩亦新饰”描绘了一座亭子矗立在清澈的溪流旁,经过重新粉刷,焕然一新,增添了几分雅致。

“去都且百里,布施定谁力?”表达了对寺庙周围百里之遥的布施行为的好奇,询问是谁在如此遥远的地方为寺庙提供了支持。接下来,“龙子与拜砖,奔走客万亿”描绘了寺庙的热闹景象,无数信徒前来参拜,甚至包括远道而来的朝圣者。

“幸先香会至,食宿免见逼”表达了诗人对能够提前参加香会的庆幸,避免了食物和住宿的困扰。最后,“入梦习泉喧,窥床惜月昃”描绘了夜晚寺庙内的宁静与月色之美,诗人仿佛进入了梦境,感受到了泉水的喧哗和月亮即将下山的惋惜之情。

“能留过中秋,朝夕共探陟”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中秋佳节时再次探访寺庙的愿望,期待与寺庙共度美好时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宗教文化的深深敬仰,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浓厚兴趣。

收录诗词(880)

陈宝琛(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其六)

山好半在树,树多能作岚。

峰回磴随转,深翠藏龙潭。

潭小却不涸,酌之冽且甘。

孤亭近阳曦,就树藉草谈。

涧石谁留题,逼视得两三。

苏州与祭酒,前游曾并骖。

大梦先我醒,笑我还朝簪。

我心似潭水,世味孰足贪?

卒业幸放归,听泉终一庵。

二子实闻此,山灵为之监。

诗成急寄似,黄髯洞庭南。

形式: 古风

十月二日狮子窝观红叶

霜叶如花易失时,凋疏犹胜但空枝。

归鞍拣作斋头供,后夜风狂自下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雪中过石遗招同尧生昀谷登陶然亭

卅年不见江亭雪,老顾犯寒迹前辙。

城南冷人得两三,联句僧窗慰孤孑。

西山入云怪相避,乾苇戴花愁压折。

微阳欲吐阴旋凝,薄饮频消气不热。

岿然劫后竟我待,惭愧鬓华照飘瞥。

此人此景能几逢,影事陈陈更休说。

忧时阅道吟立就,乞外诚斋行复别。

却因难弟忆兀方,白战故山久弦绝。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刘少泉大令以胡石查农部画卷属题画后有王文敏书胡王故潘文勤师客癸酉师主京兆试余与分校二君又同为榜中人感赋一绝

旧人牢落海王村,说得能销半晌魂。

榜纸烛花犹历历,马挝忍过郑盦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