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引

栏干愁倚遍,幽怀怎消遣。看花悄步闲庭院。

海棠开一半,海棠开一半。绿窗自掩,珠帘还卷。

罗帐揭,香衾展。绣奁未整熏炉暖。

如何人不见,如何人不见。

形式: 词牌: 东坡引

鉴赏

这首《东坡引》由清代词人项鸿祚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庭院中独自行走、赏花时的愁绪与寂寞。

“栏干愁倚遍”,开篇便以“栏干”为意象,暗示了女子身处的环境——庭院中的围栏。她愁苦地倚靠在栏杆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或是回忆着过往,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说的忧愁。“幽怀怎消遣”,直接点明了女子内心的愁绪无法排解,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奈之情。

接着,“看花悄步闲庭院”,描绘了女子在庭院中悄悄地行走,独自欣赏着半开的海棠花。这一场景既展现了女子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映射出她内心的细腻与敏感。海棠花的半开状态,仿佛是女子心情的写照,既有着生机与希望,又蕴含着几分哀愁与期待。

“绿窗自掩,珠帘还卷”,通过描写女子动作的细节,进一步展现了她的孤独与寂寞。绿窗自掩,意味着她选择关闭外界的喧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珠帘的卷起,则可能是在寻求一丝光线与空气的接触,但同时也暗示着她对外界的渴望与无奈。

“罗帐揭,香衾展”,描绘了女子在室内布置的情景,罗帐被揭开,香衾铺展,显示出她对于生活细节的精心安排,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这些看似温馨的场景背后,却隐藏着更深的孤独与空虚。

“绣奁未整熏炉暖”,通过描述女子未完成的妆容和温暖的熏炉,进一步强调了她内心的孤独与等待。绣奁未整,暗示了她尚未完成的准备,或许是在等待某人的到来;熏炉的温暖,既是物理上的温暖,也是内心渴望有人陪伴的象征。

最后,“如何人不见”,直白地表达了女子心中的疑惑与失望。她等待的人并未出现,这不仅加重了她的孤独感,也反映了她内心的失落与痛苦。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女子在春日庭院中面对孤独与寂寞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她对爱情与陪伴的深深渴望。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河传二首(其一)

秋雨,千缕,洒方塘。欹枕西堂夜长。

梧桐叶儿风打窗,新凉,薄衾闲半床。

愁里画屏天样远,银烛短,梦也无人管。

怕相思,越相思。除非,影儿权作伊。

形式: 词牌: 河传

河传二首(其二)

风转,帆卷,日西斜。人在天涯忆家。

疏疏柳丝攒暮鸦,红些,练波明断霞。

休傍栏干船去泊,心绪恶,何况腰如削。

酒才醒,愁又生。谁听,琵琶不宜停。

形式: 词牌: 河传

南歌子五首(其一)

卓女炉边酒,崔娘画里人。

一晌楚台春,端详依旧是,瘦腰身。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歌子五首(其二)

对面嫌光逼,回身见影单。

花落小屏寒,寸心灰欲尽,泪阑干。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