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行军的艰难与孤寂之情。开篇即以“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勾勒出一片荒凉冷清的北疆景象,轮台路上积雪不化,春风不到,显现出时间静止和生命力度过低的氛围。
“汉使亦应稀”一句,指的是汉朝时期派遣到边塞地区的使者已经很少,而今朝更是难得一见,这里的“稀”字用得恰到好处,不仅描绘了时间上的疏离,更暗示着人迹罕至的孤独感。
接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一路行军所经过的荒凉地带。白色的野草覆盖了大地,绿色的山峦连绵,这些景色在诗人笔下变得格外鲜明。
“勤王敢道远”一句,可以理解为诗人表达对远方家国的思念之情,虽然身处边疆,却始终不忘朝廷和君主的安危。这里的“勤王”指的是忠诚于君王的心愿,而“敢道远”则是表达了这种忠心虽在但又带有无奈,因为距离太远。
最后,“私向梦中归”一句,则是一个转折,诗人似乎已经无法承受现实的孤寂与艰难,在心中幻想着回到家乡的场景。这里的“私向”表达了一个个人的隐秘愿望,而“梦中归”则是对内心深处渴望的一种宣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的边塞行军生活,以及士兵们对于家国的思念与不舍。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且复杂,既有对远方故土的无限眷恋,也有对艰苦环境下生存状态的无奈接受。
不详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西蜀方携手,南宫忆比肩。
平生犹不浅,羁旅转相怜。
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秋来取一醉,须待月光眠。
中峰鍊金客,昨日游人间。
叶县凫共去,葛陂龙暂还。
春云凑深水,秋雨悬空山。
寂寂清溪上,空馀丹灶闲。
先生近南郭,茅屋临东川。
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船。
有时著书暇,尽日窗中眠。
且喜闾井近,灌田同一泉。
万事信苍苍,机心久已忘。
无端来出守,不是厌为郎。
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黄。
逢君开口笑,何处有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