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日观法事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习蓼虫。

青囊如可授,从此访鸿蒙。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四季轮回至秋季,三元之气正充盈。
云彩迎接天空步,奏章送达玉皇殿。
坛上滴落槐花露,柏子香气随风扬。
仙衣飘渺如云烟,瑶轮碾过虚空长。
长久仰慕食霞者,常常悲怜苦蓼虫。
若能传授长生术,便去寻访混沌乡。

注释

四孟:指四季的开始,即春、夏、秋、冬的首月。
三元:道教概念,指天、地、人三者之元气。
碧落:天空。
章奏: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奏事。
玉皇宫:道教神话中的神仙居所。
坛:祭祀的场所。
槐花露:槐树花上的露珠,象征清新。
柏子风:柏树的香味随风飘散。
羽衣:道士或神仙穿的轻薄飘逸的衣服。
缥缈:形容空灵、难以捉摸的状态。
瑶毂:形容华美的车轮,这里指神仙的座驾。
餐霞客:指修炼成仙,以霞为食的人。
习蓼虫:蓼虫习惯于苦味,这里比喻生活艰辛的人。
青囊:古代道家关于养生、炼丹的书籍。
鸿蒙:道教术语,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也代指遥远的仙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拱的作品,描绘了一场佛教法事活动的壮丽景象。其中,“四孟逢秋序”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气候的变化,而“三元得气中”则指的是农历中的三大吉祥日子,即初一、初八和十四,代表着宇宙间正气的汇聚。

“云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宫。”这两句描绘了天界中云朵作为脚步,似乎在为某种仪式或庆典做准备,而“章奏玉皇宫”则是对仙境或佛教净土的描写,显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愿景。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界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清新脱俗的环境。槐花的露珠和柏树的清风都散发着淡雅的香气,为读者构建了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这里的“羽衣”可能指的是僧侣或天人的服饰,而“瑶毂”则是玉制的车轮,这两句通过对飞升和仙行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久慕餐霞客,常悲习蓼虫。”诗人表达了对于那些能够吸取云霞之气、轻视世间凡尘的人的向往,同时也感叹自己如同低贱的小虫,只能在尘土中挣扎。

最后,“青囊如可授,从此访鸿蒙。”这里“青囊”可能是指一种用来盛放佛教圣物或法器的袋子。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够得到某种精神上的启迪,并从此踏上探索宇宙奥秘和真理的旅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宗教仪式以及个人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和哲思的画面。

收录诗词(3)

卢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地甃如拳石,溪横似叶舟。

形式: 押[尤]韵

梦白衣妇人歌词(其一)

清风明月夜深时,箕帚卢郎恨已迟。

他日孟家坡上约,再来相见是佳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菩萨蛮(其二)梦白衣妇人歌词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

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

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

眉黛小山攒,芭蕉生暮寒。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荐冰

荐冰朝日后,辟庙晓光清。

不改晶荧质,能彰语露情。

且无霜共洁,岂与水均明。

在捧摇寒色,当呈表素诚。

凝姿陈俎豆,浮彩映窗楹。

皎皎盘盂侧,棱棱严气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