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乡称钜室,身后竟清贫,如君子孝孙贤,但留忠厚诗书,乱世种瓜亦何恨;
旧业守名园,卜居曾托足,昔我喧宾夺主,感到山邱华屋,令人看竹欲无言。
这首挽诗《挽曾孟璞表兄》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杨圻所作,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与缅怀,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与精神追求。
首句“一乡称钜室”描绘了曾孟璞家族在乡里的显赫地位,暗示其家族背景深厚。然而,“身后竟清贫”则揭示了他一生虽贵为巨室之后,却过着简朴的生活,体现了其不以财富为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接着,“如君子孝孙贤,但留忠厚诗书”赞颂了曾孟璞不仅在家庭中表现出君子般的品德,对子孙也严于教诲,留下忠厚的家风和丰富的诗书文化,这些是精神财富的传承,超越了物质层面的意义。
“乱世种瓜亦何恨”一句,通过比喻乱世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即使在动荡不安的时代,曾孟璞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不因外界环境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种瓜自食,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与满足。
“旧业守名园,卜居曾托足”描述了曾孟璞对旧业的守护与对名园的居住选择,显示出他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名园不仅是一个居住之所,更是心灵的栖息地。
“昔我喧宾夺主,感到山邱华屋”这一句可能是在追忆与曾孟璞共处的时光,表达了自己在某些时刻未能充分理解或珍惜与他的交往,现在回想起来,深感遗憾与愧疚。同时,将山丘与华屋并提,既是对曾孟璞生活场景的描绘,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赞美。
“令人看竹欲无言”则是对曾孟璞品格的高度评价。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和谦逊,这句话意味着曾孟璞的品行如同竹子一般,让人在欣赏之余,难以用言语表达出心中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深情地表达了对曾孟璞高尚人格的崇敬与怀念,通过生动的描写与比喻,展现了其在不同生活情境下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后人的深远影响。
不详
草木哀江南,谁惮士龙多笑疾;
膏肓耽病榻,非关宋玉有微辞。
补史纪方园,实录释群疑,身后是非亡国恨;
卫经辟伪学,贻书商得失,眼前烟水六朝人。
历咸同光宣四代,挹清芬,有通德,有赐书,梦笔家声由内则;
合夫子孙曾一堂,亲色笑,亦令妻,亦寿母,齐眉人瑞见耆英。
历道咸同光宣民朝,甲子三逢,自是君身换仙骨;
得四万七千百六日,庚申同守,别有天地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