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澄清师

历道咸同光宣民朝,甲子三逢,自是君身换仙骨;

得四万七千百六日,庚申同守,别有天地非人间。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挽诗《挽澄清师》由晚清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杨圻所作,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逝去师长的缅怀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时间流转、生命轮回的独特感悟。

“历道咸同光宣民朝”,开篇即以历史的更迭为背景,将逝者的一生置于广阔的历史长河之中,暗示其一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甲子三逢,自是君身换仙骨”,这里运用了“甲子”这一概念,表示时间的循环往复,同时借“换仙骨”这一典故,表达了对逝者超越凡尘、获得精神升华的赞美与敬仰。

“得四万七千百六日,庚申同守”,通过具体的数字描述逝者的寿命,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同守”的庚申年相对应,强调了与逝者的共同经历与情感联结,体现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别有天地非人间”,最后两句以超脱的视角,描绘了一个超越世俗的、充满诗意的世界,暗示逝者灵魂的归宿,充满了对逝者精神世界的美好想象和向往。

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还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时间、生命、死亡等哲学命题的探索,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收录诗词(387)

杨圻(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民国廿一年挽上海阵亡将士追悼会

频年师出无名,此真国殇,其死自关天下计;

百姓一路皆哭,愿诸烈士,来生都作太平人。

形式: 对联

代挽田中玉

惠政在乡闾,七鬯不惊能保境;

师恩量玉尺,青灯有味忆谈兵。

形式: 对联

挽蔡廷干上将

将军本号楼船,杨仆威名钦海宇;

相国好谈黄老,曹参清静见经纶。

形式: 对联

挽袁励准

直庐供奉义熙年,当时学士承恩,怅靧面调羹,话到清平先堕泪;

碧落归来元夜月,为问山河倒影,恐琼楼玉宇,依然高处不胜寒。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