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五年秋尝宿独木为诗以自遣今复过此追旧感叹用韵示超然二首(其一)

独木江头缆客船,暮江秋色两依然。

落霞片段红绷水,危岫参差碧挂天。

名利到头成底事,田园归得是何年。

峥嵘壮志消磨尽,满目西风只自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独木江边泊船,面对着暮江秋色,内心涌动着复杂的情感。首联“独木江头缆客船,暮江秋色两依然”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时间,独木江边,傍晚时分,秋色依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

颔联“落霞片段红绷水,危岫参差碧挂天”进一步展开画面,落日余晖映照在江面上,形成一片片红色的波纹,而远处的山峰则在蓝天背景下显得格外碧绿,层次分明,色彩对比鲜明,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颈联“名利到头成底事,田园归得是何年”转而抒发了对人生追求的反思。名利似乎是一切努力的终点,但究竟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意义?田园生活,回归自然,又何时能实现?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归宿的深沉思考。

尾联“峥嵘壮志消磨尽,满目西风只自怜”则是对过去雄心壮志的感慨与现在的孤独自怜。岁月流逝,曾经的豪情壮志已逐渐消逝,面对西风吹拂,只能独自哀叹,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感伤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哲思,体现了宋代文人诗作的特点。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元祐五年秋尝宿独木为诗以自遣今复过此追旧感叹用韵示超然二首(其二)

踪迹漂流不系船,旧游曾到意茫然。

玉笙哀怨初凉夜,秋月婵娟落木天。

往事已嗟如昨梦,壮怀无复似当年。

炉峰当眼空相向,因念区区想见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与客啜茶戏成

道人要我煮温山,似识相如病里颜。

金鼎浪翻螃蟹眼,玉瓯绞刷鹧鸪斑。

津津白乳冲眉上,拂拂清风产腋间。

唤起晴窗春书梦,绝怜佳味少人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宿香城寺

夜晴风细月华清,绕寺霜筠雪竹声。

锡响僧归帝青宝,梦香人宿水沉城。

古今不隔尘都尽,心境俱忘镜对明。

枕臂晓猿三叫绝,小窗灯暗读残经。

形式: 七言律诗

自张平道入瑶溪

冲虎曾经落照村,千峰盘尽始登门。

惯闻跛脚阿师法,喜见横行道者孙。

爱客精神清入画,游方踪迹夜重论。

杖藜又入层云去,知有安公旧隐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