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书怀四首(其二)

春云驿路暗,游子眇归程。

永怀故山下,风雨悲柏庭。

翁仲不解语,幽鸟时时鸣。

人家插垂柳,客里又清明。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的云雾笼罩着旅途,游子迷失在回家的路上。
心中永远怀念着故乡山下,风雨中悲伤地想起那柏树成荫的庭院。
石翁仲沉默不语,只有幽静的鸟儿偶尔鸣叫。
沿途人家屋檐下垂着新绿的柳枝,身处异乡的我又逢清明时节。

注释

春云:春天的云雾。
驿路:古代传递公文或信件的道路。
眇:迷失。
归程:回家的路途。
永怀:长久思念。
故山:故乡的山。
风雨:风雨天气。
柏庭:柏树成荫的庭院。
翁仲:古代雕刻的石像,常用来象征守护者。
不解语:沉默不说话。
幽鸟:寂静的鸟。
人家:农户人家。
插垂柳:屋檐下垂挂着柳条。
客里:旅居他乡。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旅途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情。"春云驿路暗"写出了春日里云雾缭绕,道路显得昏暗不明,暗示了游子出行的艰辛。"游子眇归程"表达了游子对回家之路的迷茫和期待,"眇"字寓含了远行者的孤独和思念。

"永怀故山下,风雨悲柏庭"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诗人想象着故乡山脚下风雨中柏树庭院的景象,凄凉而感人,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翁仲不解语,幽鸟时时鸣"通过无声的翁仲和鸟鸣,营造出一种静寂而哀伤的氛围,更显孤独。

最后两句"人家插垂柳,客里又清明"以眼前所见的乡村风俗——清明时节插柳,映衬出游子在外的飘零之感,同时寓含时光流逝,又逢佳节的无奈情绪。整首诗以景抒情,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283)

姜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 字:尧章
  • 号:白石道人
  • 籍贯: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
  • 生卒年:kuí](1154年—1221年

相关古诗词

春日书怀四首(其三)

垂杨大别寺,春草郎官湖。

家巷有石友,合并不待呼。

瘦藤倚花树,花片藉玉壶。

老郑谈绝妙,辛杨句敷腴。

平生子姚子,貌古心甚儒。

时邀野僧语,间与琴工俱。

酒阑兴未了,左转城南隅。

大江围楚碧,烟水入元虚。

流落不自恨,惟嗟故人疏。

一月三见梦,梦中相与娱。

日日潮风起,怅望武昌鱼。

形式: 古风

春日书怀四首(其四)

武昌十万家,落日紫烟低。

亭亭头陀塔,高处白鸟栖。

白鸟忽飞去,春山空四围。

南楼有佳人,再召且再辞。

闭门课文事,撄物深天机。

斯人不可致,白鸟会来归。

形式: 古风

箜篌引

箜篌且勿弹,老夫不可听。

河边风浪起,亦作箜篌声。

古人抱恨死,今人抱恨生。

南邻卖妻者,秋夜难为情。

长安买歌舞,半是良家妇。

主人虽爱怜,贱妾那久住。

缘贫来卖身,不缘触夫怒。

日日登高楼,怅望宫南树。

形式: 乐府曲辞

待千岩二首(其一)

褰裳望洞庭,眼过天一角。

初别未甚愁,别久今始觉。

作笺非无笔,寒雁不肯落。

芦花待挐音,怪底北风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