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洛阳才子见长沙,自识中丹鬓未华。
文武才全皆不试,丹青笔妙更谁加。
老杉列在堂皇上,小景将归学士家。
我有故山常自写,免教魂梦落天涯。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勾勒出洛阳才子的形象,言其见到长沙之时,那中丹鬓尚未绽放,青年才华待展。文武两方面的才能都未经试炼,然而丹青之间的妙笔已是出众,更无需他人添彩。此句表明诗人对刘明复画艺的推崇。
接下来的“老杉列在堂皇上,小景将归学士家”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林图景,古老的松树立于堂前,它们似乎守护着这片高洁的空间。而小景即指刘明复所画之麓山秋景,正在等待返回到学士的家中。这里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归宿的期待,以及对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装饰,更承载情感和灵魂的认知。
最后,“我有故山常自写,免教魂梦落天涯”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有自己的精神寄托之地,不需要别人教导,他的心灵与梦想不会迷失在尘世纷扰中。这里的“故山”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安宁所在,是他情感和思想的栖息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刘明复画作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崇敬,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坚守。
不详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荆棘芃芃百尺堆,路人云此是丛台。
雨中漳浦明还灭,门外青山去又来。
歌啸且从今日乐,是非谁管后人哀。
靓妆袨服寻为土,不似昆明堑劫灰。
宴坐岂不好,有谁强尔行。
山川不改色,儿女各为情。
岸隔霜林意,斋空夜水声。
虚传少陵叟,一室过平生。
湖外红花间白花,湖边游女驻香车。
鞦韆对起花阴乱,蹴鞠孤高柳带斜。
无数小鱼真得所,一双新燕宿谁家。
故园风景还如此,极目飞魂逐暮鸦。
平居已无奈,仓卒故难任。
井上痕犹浅,水中痕更深。
问鳌何至此,下石尔甘心。
不及马嵬袜,犹能致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