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

昔者河边叟,谁知隐与仙。

姓名终不识,章句此空传。

迹为坐忘晦,言犹强著诠。

精灵竟何所,祠宇独依然。

道在纡宸眷,风行动睿篇。

从兹化天下,清净复何先。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昔日河边那位老翁,谁能知晓他乃隐士还是神仙
他的姓名终究无人认识,只有这些篇章在此空传
因修习坐忘之术而踪迹隐晦,言语间却仍力图诠释大道
他的精神魂魄究竟归于何处?唯有祠庙依旧独自屹立
道之存在引发帝王关注,其风范被写入智慧篇章
自此教化普天之下,追求清静无为应始于何端

注释

昔者:过去,昔日。
河边叟:住在河边的老翁。
隐:隐士,隐居之人。
仙:神仙,超凡脱俗之人。
姓名:人的名字。
终不识:最终未能被人认识。
章句:文章、诗句,此处指老翁留下的作品。
空传:仅凭文字流传,实则无人真正了解。
迹:踪迹,行迹。
为坐忘晦:因修习坐忘之术而变得隐晦难寻。
坐忘:一种道教修行方法,意在摒弃杂念,忘却自我,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言犹强著诠:言语中仍尽力对大道进行阐述和解读。
精灵:精神、魂魄。
竟何所:究竟在何处。
祠宇:祭祀祖先或神灵的庙宇。
独依然:独自保持原样,未曾改变。
道在:道的存在。
纡宸眷:引起帝王的关注,纡:弯曲,引申为吸引;宸眷:帝王的眷顾。
风行动睿篇:其高尚品格被记载于智慧的文章之中,风动:风范、影响;睿篇:富含智慧的篇章。
从兹:从此以后。
化天下:教化全天下的人。
清净复何先:要实现清静无为的社会风气,应首先做什么(即首要任务是什么)。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居江边的仙叟,其姓名已无从知晓,只留下一些空泛的章句传承。仙叟的生活状态是坐忘于尘世纷扰之中,言谈之间虽强调某种道理,但终究难以为人所解。其精神气质究竟归向何方,而祠庙独自依旧矗立。此处暗示仙叟之道与常人不同,其生活状态超脱尘世。

诗中“纡宸眷”一词,形容的是帝王或圣人的恩泽广被,如同云烟般覆盖大地。“风行动睿篇”则是指诗人受到这股仙风道韵的激励,创作出美妙的文章。

最后两句“从兹化天下,清净复何先”,表达了仙叟以身示范,以无为而治的态度影响着世间万物,使之归于清净,无需更多的修饰或先例。这不仅是对仙叟生活方式的颂扬,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简约生活理念的向往和赞美。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

配天昭圣业,率土庆辉光。

春发三条路,酺开百戏场。

流恩均庶品,纵观聚康庄。

妙舞来平乐,新声出建章。

分曹日抱戴,赴节凤归昌。

幸奏承云乐,同晞湛露阳。

气和皆有感,泽厚自无疆。

饱德君臣醉,连歌奉柏梁。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四牡何时入?

吾君忆履声。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

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

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

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

大君毕能事,端扆乐成功。

运与千龄合,欢将万国同。

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

河洛荣光遍,云烟喜气通。

春华顿觉早,天泽倍知崇。

草木皆沾被,犹言不在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