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母舅朱渔隐

十年才一见,离合动悲伤。

授璧投河水,驱车送渭阳。

青山明夕照,黄菊款秋光。

莫惜频来过,慈亲鬓已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送母舅朱渔隐》是明代诗人史鉴所作,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与亲人分别时的哀伤与不舍。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母舅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时光流逝、亲情易逝的感慨。

首句“十年才一见”,点明了与亲人相聚的不易,十年的漫长等待,仅得一次相见的机会,这本身就蕴含着深深的思念与期待。接下来,“离合动悲伤”直接表达了因离别而生的哀愁,离散与团聚之间的转换,总能触动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授璧投河水,驱车送渭阳”这两句运用了典故,暗示了送别的庄重与深情。授璧投水,可能象征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珍视与怀念;驱车送渭阳,则是实际行动中的深情告别,通过具体的动作传达出不舍之情。

“青山明夕照,黄菊款秋光”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伤的秋日景象,夕阳映照下的青山,黄菊点缀在秋光之中,这样的画面既美丽又略显凄凉,仿佛在为离别增添一抹淡淡的哀愁。自然界的美景与人世间的离别形成对比,更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莫惜频来过,慈亲鬓已霜”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对母亲的关怀。诗人希望亲人能够常来探望,尽管母亲的鬓角已经斑白,岁月无情,但亲情的温暖却能跨越时间的长河,给予彼此慰藉与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亲情、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它不仅是一次送别的记录,更是对生命中珍贵情感的颂歌。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斗室为澄道岩赋

斗室开幽处,云门俯水涯。

四方裁十笏,一座演三车。

檐短容明月,窗低映杂花。

休言此中小,世界亦恒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梅轩为李天瑞赋

爱此梅花好,移来对草堂。

水边微见影,雪里只闻香。

庾岭春如海,西湖月似霜。

从教日吹笛,无梦到含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吴溪草堂

继志能归璧,贻谋在肯堂。

重来山不改,旧种树加长。

燕雀晓相贺,芝兰春更芳。

还闻放鸡犬,犹自认门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吕别驾九日登姑苏台韵

偶遇登高节,相为吊古游。

砧声吴苑暮,雁影太湖秋。

得句频催和,行杯更旅酬。

风流堪入画,妙手学营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