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继志能归璧,贻谋在肯堂。
重来山不改,旧种树加长。
燕雀晓相贺,芝兰春更芳。
还闻放鸡犬,犹自认门墙。
这首诗描绘了对故地重游时的感慨与欣喜之情。首联“继志能归璧,贻谋在肯堂”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先人遗志的继承与怀念,以及对家业传承的重视。“重来山不改,旧种树加长”则以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生长,同时也暗含了人事的变迁与不变的主题。“燕雀晓相贺,芝兰春更芳”两句,通过燕雀的欢鸣和芝兰的芳香,生动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也寓意着希望与美好的到来。“还闻放鸡犬,犹自认门墙”则以鸡犬的回归,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归属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对家族传统的珍视以及对故乡的深情厚谊,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不详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偶遇登高节,相为吊古游。
砧声吴苑暮,雁影太湖秋。
得句频催和,行杯更旅酬。
风流堪入画,妙手学营邱。
爱尔仙家骥,苍松映缟衣。
一声清夜唳,片影上天飞。
赤壁横江过,青城被箭归。
飘然游物外,几见世人非。
雨后水初漫,日斜山更明。
地居吴下胜,人似越中行。
扫石看题字,临流试濯缨。
桥南一亭好,新得翰林名。
松头孤鹤下,石罅乱泉鸣。
入坞疑无路,逢山屡问名。
客行忘远近,僧老废将迎。
一笑出门去,五湖风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