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三)送八舅朝请

江海渺千里,飘荡叹流年。

等闲匹马相过,乘兴却翛然。

十载悲欢如梦,抚掌惊呼相语,往事尽飞烟。

此会真难偶,此醉且留连。酒方半,谁轻使,动离弦。

我歌未阕公去,明日复山川。

空有高城危槛,缥缈当筵清唱,馀响落尊前。

细雨黄花后,飞雁点遥天。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梦得的《水调歌头·送别》,诗中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对友情的珍视。开篇“江海渺千里,飘荡叹流年”两句,描绘出广阔的自然景象和对岁月匆匆的感慨,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悲凉心境。

接着,“等闲匹马相过,乘兴却翛然”一联,诗人以平淡的语气描绘了与友人偶遇的情景,但这平凡之中又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豪放情怀。这里的“乘兴”表明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快的。

“十载悲欢如梦,抚掌惊呼相语,往事尽飞烟。”三句,诗人回顾了过去十年的悲欢离合,感叹时光易逝,一切往事都像烟雾一样消散无踪。这里的“抚掌”和“惊呼”,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珍惜和不舍。

“此会真难偶, 此醉且留连。”两句强调了这次相聚的难得与珍贵,以及诗人想要珍惜这份当下的心情。这里的“留连”表达了对友谊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酒方半,谁轻使,动离弦。”三句则转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诗人在宴席上,酒未饮尽,却有人提前准备离去,这让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里的“动离弦”更是表达了一种即将分手的悲凉。

最后,“我歌未阕公去,明日复山川。”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以及自己将继续踏上归途的情景。这里的“我歌未阁”,既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朋友离去时依然高声歌唱,也可以解读为即使面临分别,诗人的心中仍有无尽的歌声。

“空有高城危槛,缥缈当筵清唱,馀响落尊前。”三句,则以高城、危槛作为背景,描述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这里的“缥缈”与“馀响”,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又凄凉的氛围。

“细雨黄花后,飞雁点遥天。”两句最后以细雨和黄花作为背景,描绘了一种秋日的萧瑟景象,而“飞雁点遥天”则让人联想到远行者孤独的身影,以及那遥不可及的天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以及面对未来的无奈与淡然。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五)次韵叔父寺丞林德祖和休官咏怀

今古几流转,身世两奔忙。

那知一丘一壑,何处不堪藏。

须信超然物外,容易扁舟相踵,分占水云乡。

雅志真无负,来日故应长。问骐骥,空矫首,为谁昂。

冥鸿天际,尘事分付一轻芒。

认取骚人生此,但有轻篷短楫,多制芰荷裳。

一笑陶彭泽,千载贺知章。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阳]韵

水调歌头(其一)濠州观鱼台作

渺渺楚天阔,秋水去无穷。

两淮不辨牛马,轻浪舞回风。

独倚高台一笑,圉圉游鱼来往,还戏此波中。

危槛对千里,落日照澄空。子非我,安知我,意真同。

鹏飞鲲化何有,沧海漫冲融。

堪笑磻溪遗老,白首直钩溪畔,岁晚忽衰翁。

功业竟安在,徒自兆非熊。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东]韵

水调歌头(其二)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前一夕大风,是日始寒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前一夕大风,是日始寒。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东]韵

永遇乐(其二)

天末山横,半空箫鼓,楼观高起。

指点栽成,东风满院,总是新桃李。

纶巾羽扇,一尊饮罢,目送断鸿千里。

揽清歌、馀音不断,缥缈尚萦流水。

年来自笑无情,何事犹有,多情遗思。

绿鬓朱颜,匆匆拚了,却记花前醉。

明年春到,重寻幽梦,应在乱莺声里。

拍阑干、斜阳转处,有谁共倚。

形式: 词牌: 永遇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