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绕平湖绿四边,两翁遗泽到今传。
蘋风引钓鱼随艇,谷雨催耕水拍田。
败壁丹青悲落日,荒庭绅笏想流年。
桐乡不废春秋祀,箫鼓鸡豚久更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图景。开篇两句“山绕平湖绿四边,两翁遗泽到今传”写出了一个被山环绕、湖水浩瀚、四周郁郁葱葱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先贤留下的文化遗产的怀念与尊崇。"两翁"可能指的是古代的贤人或诗人的美德,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
接着,“蘋风引钓鱼随艇,谷雨催耕水拍田”两句则描绘了农村生活中的景象。"蘋风引钓"形象地展示了渔翁在芦苇丛生的湖边垂钓的画面,而"谷雨催耕水拍田"则写出了农民在适宜的季节里急于耕作,准备来年之用的勤劳场景。
中间两句“败壁丹青悲落日,荒庭绅笏想流年”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败壁丹青"可能是指破败的墙壁上残留的红色的装饰画,而"荒庭绅笏"则描写了一片被野草覆盖、显得荒凉的庭院。这两处景象都透露出一股淡淡的哀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流逝带来的沧桑。
末尾两句“桐乡不废春秋祀,箫鼓鸡豚久更虔”则表达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坚守和尊重。"桐乡"可能是指特定的地方,而"春秋祀"则是古代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箫鼓鸡豚"形象地描绘出农村节庆中乐器的声响和家禽的声音,整体氛围显得热闹而又庄重。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美景与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也传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崇,以及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坚守。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一幅充满乡土气息、既有美好生态又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生活画卷。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殿阁群峰合,山根一水长。
檐楹接云树,钟磬杂风篁。
客枕愁花雨,斋鱼搅梦梁。
篮舆隔溪路,目断佛龛香。
寻源探穴上林丘,宛似愚溪柳柳州。
树拥千头争地出,江分一股抱山流。
阴堂阁雨云生屋,晚浦收潮草泛舟。
幽兴未穷留眼力,将雏结友更深游。
百计疏慵一味闲,杖藜无日不寻山。
着鞭每到羲皇上,扶履欣同季孟间。
寸步思君劳远梦,七言惊我动衰颜。
定无戛玉酬人句,拙速应胜隔岁还。
乾坤渺渺一浮尊,万象分明水四滨。
虎脊横空山作队,鱼鳞倒影海成纹。
老僧诗罢闲攲竹,幽士馀斋正卧云。
妙现镜中无一事,世间从此罢挥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