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舍弟简公序

百计疏慵一味闲,杖藜无日不寻山。

着鞭每到羲皇上,扶履欣同季孟间。

寸步思君劳远梦,七言惊我动衰颜。

定无戛玉酬人句,拙速应胜隔岁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无论怎样忙碌懒散,都只一心享受悠闲时光,每天手拄藜杖,没有一天不登山游历。
每次策马前行,仿佛回到了伏羲氏的时代,与季孟这样的贤者为伴,令人心生欢喜。
每走一步,都思念你,遥远的梦境中充满了对你的牵挂,这七言诗触动了我衰老的容颜。
我确信自己写不出那些精致如玉的诗句来回应他人,但拙朴直率的表达或许比隔年才回应更胜一筹。

注释

疏慵:懒散,不拘小节。
杖藜:手杖,藜杖,古人常用来代步。
羲皇上:指远古时代,伏羲氏是传说中的古代圣王。
季孟:季孟泛指贤者,如孔子弟子中的季路和孟子。
远梦:遥远的梦境,指对远方人的思念。
戛玉:形容诗句优美,如玉般清脆。
拙速:笨拙但快速,这里指诗人自谦的表达方式。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与亲人共同游历山林的情感。开篇"百计疏慵一味闲,杖藜无日不寻山"描绘出诗人每天都要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山川,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热爱。

接着"着鞭每到羲皇上,扶履欣同季孟间"则是说在游历过程中,每当来到高处,总能想起古代圣贤,如羲皇、季路、孟子等,他们或许也曾站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诗人通过这种想象,将自己的情感与先贤相连,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个人修养的追求。

"寸步思君劳远梦,七言惊我动衰颜"表达了对于亲人的思念之深,每走一步都在思考着远方的亲人,而即使是短暂的几句话,也能让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心灵的触动。

最后"定无戛玉酬人句,拙速应胜隔岁还"则是在说自己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来回应他人的赞美,但自己的简单而真挚的情感,却胜过了岁月的流逝,能够穿越时光与人心相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山川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个人情操的深厚。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和渊老妙现之什

乾坤渺渺一浮尊,万象分明水四滨。

虎脊横空山作队,鱼鳞倒影海成纹。

老僧诗罢闲攲竹,幽士馀斋正卧云。

妙现镜中无一事,世间从此罢挥斤。

形式: 七言律诗

和韵仲宗天宁见怀月馀卧病横山得其诗颇动念所以末句见意

病逢木上坐,携我曲栏行。

远水兼潮阔,层山带角横。

秋随北雁到,愁向暮蛩生。

正怯骚人句,诗坛莫浪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颖仲山行即事

平芜新绿占封圻,横路游丝网落晖。

山径人稀藏窈窕,禅扉春尽老芳菲。

缓行照水知鱼乐,随意穿花见蝶飞。

二子舁篮今夜月,龙钟犹胜杖藜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奉陪赵彦术登叠嶂还饮陵峰梅竹间

春晓飞花一尺围,旋看风力屑琼瑰。

广寒宫殿千门启,群玉峰峦四面开。

直节自强深笑竹,清姿堪并绝知梅。

使君剩有延枝意,收拾寒光上酒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