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书兄留题兴福

殿阁群峰合,山根一水长。

檐楹接云树,钟磬杂风篁。

客枕愁花雨,斋鱼搅梦梁。

篮舆隔溪路,目断佛龛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宫殿群峰环绕,山脚下水流悠长。
屋檐与云中树木相接,钟声磬音与竹林风声交织。
住宿的客人愁绪如花雨纷飞,斋戒时鱼儿扰乱了梦境。
乘着竹篮小车过溪,目光追寻着远处佛龛飘来的香烟。

注释

殿阁:宫殿。
群峰:众多山峰。
合:环绕。
山根:山脚。
一水:一条水流。
檐楹:屋檐和柱子。
云树:高入云霄的树木。
钟磬:寺庙中的钟和磬。
风篁:风中的竹林。
客枕:旅客的枕头。
愁花雨:忧愁如落花般的思绪。
斋鱼:斋戒时的食物,可能指鱼。
梦梁:梦中的桥梁,比喻思绪的连接。
篮舆:竹篮小车。
溪路:溪流边的小路。
佛龛:供奉佛像的小屋。
香:香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僧侣居住的幽静山谷之景。开篇"殿阁群峰合,山根一水长",画出一幅雄伟又不失温馨的自然风光图景,其中“殿阁”指的是寺庙的建筑,而“群峰合”则是山峦环绕,“山根一水长”则勾勒出山脚下蜿蜒流淌的一条溪流,给人以深远之感。

接着"檐楹接云树,钟磬杂风篁",细致地描摹了寺庙的建筑特点和周遭环境。其中“檐楹”是指屋顶的横木,“接云树”则形象地表达出寺庙与天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钟磬杂风篁”,则通过钟声在山谷间回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灵动悠扬的意境。

诗人随后笔触转向个人情感,"客枕愁花雨,斋鱼搅梦梁"。这里“客枕”表明诗人乃一位远离家乡的旅者,“愁花雨”则是对那份游子之愁最好的写照;而“斋鱼搅梦梁”,则透露出诗人内心世界的不安与纷扰,通过斋鱼(即清晨用以洗手的水)的动荡和梦境的不宁,传达出一种难以平复的情绪波动。

最后两句"篮舆隔溪路,目断佛龛香",则是诗人对外在世界与自身所处精神世界之间距离的一种描写。“篮舆”即用竹篮制成的交通工具,“隔溪路”则强调了寺庙与世俗生活的隔绝;“目断佛龛香”,则通过视线的中断和佛龛飘香,表达出一种对精神寄托之所的向往。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深邃的情感和浓郁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神秘又宁静的世界,是一首成功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和明甫南山用粹之韵

寻源探穴上林丘,宛似愚溪柳柳州。

树拥千头争地出,江分一股抱山流。

阴堂阁雨云生屋,晚浦收潮草泛舟。

幽兴未穷留眼力,将雏结友更深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舍弟简公序

百计疏慵一味闲,杖藜无日不寻山。

着鞭每到羲皇上,扶履欣同季孟间。

寸步思君劳远梦,七言惊我动衰颜。

定无戛玉酬人句,拙速应胜隔岁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渊老妙现之什

乾坤渺渺一浮尊,万象分明水四滨。

虎脊横空山作队,鱼鳞倒影海成纹。

老僧诗罢闲攲竹,幽士馀斋正卧云。

妙现镜中无一事,世间从此罢挥斤。

形式: 七言律诗

和韵仲宗天宁见怀月馀卧病横山得其诗颇动念所以末句见意

病逢木上坐,携我曲栏行。

远水兼潮阔,层山带角横。

秋随北雁到,愁向暮蛩生。

正怯骚人句,诗坛莫浪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