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崙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可曾听说胡笳的乐音最为哀伤,由蓝须绿眼的胡人吹响。
一曲吹起尚未结束,已令楼兰的戍边战士愁绪满腔。
凉爽的八月里,萧关道路上秋风瑟瑟,北风强劲刮断了天山的草。
昆仑山南面月亮将落,胡人向着月亮吹奏着胡笳。
胡笳声声哀怨仿佛在送别你,望着远处的秦山与陇山云雾茫茫。
边塞的夜晚常有忧愁的梦境,面对明月,谁又愿意聆听这凄凉的胡笳声响?

注释

君:指听者,尊敬的对方。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声音悲凉。
紫髯绿眼:形容胡人的外貌特征,紫髯指胡须颜色深,绿眼指眼睛碧绿。
胡人: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楼兰:古国名,这里泛指边疆地区。
征戍儿:出征守卫边疆的士兵。
凉秋:凉爽的秋天。
萧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宁夏固原市。
天山草:天山上的草木,此指边塞的自然景观。
昆崙山:即昆仑山,中国西部山脉,这里代指边远地区。
月欲斜:月亮即将西下,表示时间晚或情境凄清。
向月:对着月亮,表达思乡或哀愁之情。
秦山:可能指秦岭,这里泛指中原的山川。
陇山:又名六盘山,位于陕西、甘肃交界,此指边疆与故乡之间的阻隔。
边城:边境的城市或城堡。
多愁梦:充满忧愁的梦境,反映思乡情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之地的萧瑟氛围,胡笳声在空旷的大漠中回荡,带着浓郁的悲凉情感。紫髯绿眼的胡人吹奏着胡笳,每一曲都似乎未曾终了,却已经让听者心生愁绪,那种对远方故土的思念和对征战生活的无奈,深深地触动了人的内心。

凉秋的八月,萧关的道上,北风吹得天山的草木断裂,更增添了一丝凄清。昆崙山南的明月即将西斜,胡人依旧向着那轮明月吹奏着他们的胡笳。这种场景,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是对边塞生活孤独与哀伤的一种抒发。

诗中的“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两句,更是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深深眷恋。作者通过胡笳声的悲凉,传递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愁。而最后,“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边塞生活中的孤独与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胡笳声的描写,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情感的刻画,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绪,是一种边塞诗歌特有的苍凉美。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赴犍为经龙阁道

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

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

骤雨暗溪口,归云网松萝。

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

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

圣朝幸典郡,不敢嫌岷峨。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形式: 古风

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

燕子与百劳,一西复一东。

天空信寥廓,翔集何时同。

知己怅难遇,良朋非易逢。

怜君心相亲,与我家又通。

言笑日无度,书札凡几封。

湛湛万顷陂,森森千丈松。

不知有机巧,无事干心胸。

满堂皆酒徒,岂复羡王公。

早年抱将略,累岁依幕中。

昨者从淮西,归来奏边功。

承恩长乐殿,醉出明光宫。

逆旅悲寒蝉,客梦惊飞鸿。

发家见春草,却去闻秋风。

月色冷楚城,淮光透霜空。

各自务功业,当须激深衷。

别后能相思,何嗟山水重。

形式: 古风

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

归去不得意,北京关路赊。

却投晋山老,愁见汾阳花。

翻作灞陵客,怜君丞相家。

夜眠旅舍雨,晓辞春城鸦。

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

为问太原贤主人,春来更有新诗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