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犍为经龙阁道

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

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

骤雨暗溪口,归云网松萝。

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

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

圣朝幸典郡,不敢嫌岷峨。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小路绕过青色的山壁,高悬的桥梁穿透苍茫的水流。
汗水淋漓在狭窄的山路上,胆战心惊地窥视着漩涡似龙的激流。
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溪口变得昏暗,归去的云仿佛网住了松树和女萝。
频繁听到羌族孩子的笛声,已经厌倦了再听巴地儿童的歌声。
江边的道路既危险又漫长,梦中满是无尽的忧愁。
有幸在圣明的朝代管辖这片土地,不敢嫌弃岷山和峨眉的偏远。

注释

侧径:狭窄的小路。
青壁:青色的山壁。
危梁:高而险的桥梁。
沧波:苍茫的水波。
汗流:汗水淋漓。
鸟道:险峻狭窄如鸟飞之路。
胆碎:形容极度害怕。
龙涡:漩涡,这里比喻水流湍急如龙卷。
骤雨:突如其来的暴雨。
溪口:溪流的出口。
归云:傍晚回旋于山间的云气。
网松萝:云雾缠绕松树和女萝,如同网状。
羌儿笛:羌族儿童吹奏的笛声。
巴童歌:巴地儿童唱的歌。
江路:江边的道路。
险复永:既危险又漫长。
梦魂:梦中的灵魂,指梦境。
圣朝:指当时的朝廷,誉为圣明的朝代。
典郡:管辖郡县。
岷峨:岷山和峨眉山,代指偏远地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山过涧的艰难历程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侧径转青壁,危梁透沧波"写出了崎岖小路蜿蜒于青石之上,高耸的桥梁横跨在飞流急泻的溪涧之中,展示了山川的险峻和壮观。"汗流出鸟道,胆碎窥龙涡"则表达了行走者面对如此自然景象时的惊心动魄和汗流浃背。紧接着,"骤雨暗溪口,归云网松萝"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细雨,使得溪谷变得昏暗,而归途中云雾缭绕于松林之中。

在这之后,"屡闻羌儿笛,厌听巴童歌"表明作者多次听到边疆地区的乐器声响和地方歌谣,但却感到心中的不快。最后,"江路险复永,梦魂愁更多"则写出了行走在蜿蜒曲折的江岸之上,对于前方道路无尽的忧虑,以及这种忧虑如何在夜晚变得更加浓重。

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自然景观既有敬畏又带着忧愁的心情,反映了唐代文学中常见的情感和意象。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形式: 古风

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

燕子与百劳,一西复一东。

天空信寥廓,翔集何时同。

知己怅难遇,良朋非易逢。

怜君心相亲,与我家又通。

言笑日无度,书札凡几封。

湛湛万顷陂,森森千丈松。

不知有机巧,无事干心胸。

满堂皆酒徒,岂复羡王公。

早年抱将略,累岁依幕中。

昨者从淮西,归来奏边功。

承恩长乐殿,醉出明光宫。

逆旅悲寒蝉,客梦惊飞鸿。

发家见春草,却去闻秋风。

月色冷楚城,淮光透霜空。

各自务功业,当须激深衷。

别后能相思,何嗟山水重。

形式: 古风

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

归去不得意,北京关路赊。

却投晋山老,愁见汾阳花。

翻作灞陵客,怜君丞相家。

夜眠旅舍雨,晓辞春城鸦。

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

为问太原贤主人,春来更有新诗否。

形式: 古风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

建业控京口,金陵款沧溟。

君家临秦淮,傍对石头城。

十年自勤学,一鼓游上京。

青春登甲科,动地闻香名。

解榻皆五侯,结交尽群英。

六月槐花飞,忽思莼菜羹。

跨马出国门,丹阳返柴荆。

楚云引归帆,淮水浮客程。

到家拜亲时,入门有光荣。

乡人尽来贺,置酒相邀迎。

闲眺北顾楼,醉眠湖上亭。

月从海门出,照见茅山青。

昔为帝王州,今幸天地平。

五朝变人世,千载空江声。

玄元告灵符,丹洞获其铭。

皇帝受玉册,群臣罗天庭。

喜气薄太阳,祥光彻窅冥。

奔走朝万国,崩腾集百灵。

王兄尚谪宦,屡见秋云生。

孤城带后湖,心与湖水清。

一县无诤辞,有时开道经。

黄鹤垂两翅,徘徊但悲鸣。

相思不可见,空望牛女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