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

严城吹笛思寒梅,二月冰河一半开。

紫陌诗情依旧在,黑山弓力畏春来。

游人曲岸看花发,走马平沙猎雪回。

旌旆朝天不知晚,将星高处近三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夜晚的城市笛声唤起我对冬梅的思念,二月的冰河已经半融化。
春天的紫陌上,诗人的灵感依然如旧,但面对春意盎然,连黑山的弓箭手也感到畏惧。
游人们在岸边欣赏花朵绽放,策马奔驰在平沙上,狩猎归来满身雪花。
旗帜向着天空飘扬,直到忘记了时间,将领之星高悬,接近那三台之上。

注释

严城:夜晚的城市。
吹笛:吹奏笛子。
寒梅:寒冷的梅花(象征坚韧或远方的思念)。
二月:农历二月。
冰河:尚未完全融化的河流。
紫陌:繁华的街道。
诗情:诗意的情感。
依旧:仍然。
黑山:代指战场或边疆。
弓力:弓箭的力量。
畏:畏惧。
游人:游玩的人。
曲岸:弯曲的河岸。
花发:花开。
走马:骑马疾驰。
猎雪:在雪地狩猎。
旌旆:旗帜。
朝天:指向天空。
不知晚:忘记时间。
将星:将领的星象象征,代指将领。
三台:古代星宿名,这里可能指朝廷高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早春景象,融入了诗人对故乡亲友的深情思念。开篇“严城吹笛思寒梅”立即设定了一个萧瑟的边塞春日场景,笛声中透露出的不仅是边关的肃杀,还有诗人心中的淡淡忧伤与对寒梅的独特情感。

紧接着“二月冰河一半开”,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初春时节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二月”、“一半开”不仅是时间和空间的刻画,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第三句“紫陌诗情依旧在”,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怀念,"紫陌"暗示着历史的深远,而"诗情依旧在"则强调了诗歌情感的持久性和不朽。

“黑山弓力畏春来”一句,以生动的画面表现了边塞武士对即将到来的春天所带来的战事可能性的忧虑,"黑山"与"弓力"共同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不祥的氛围。

下片“游人曲岸看花发,走马平沙猎雪回”则转换了氛围,表现了初春时节人们对美好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向往。这里的"曲岸"、"平沙"都是对空间的细腻刻画,而"看花发"与"猎雪回"则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旌旆朝天不知晚, 将星高处近三台”两句,则是诗人的自述,他沉浸在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中,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而"将星高处近三台"则隐喻着诗人心中的壮志和远大的理想。

这首诗通过对早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思乡之情。

收录诗词(159)

杨巨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字:景山
  •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 生卒年:789

相关古诗词

和元员外题升平里新斋

自知休沐诸幽胜,遂肯高斋枕广衢。

旧地已开新玉圃,春山仍展绿云图。

心源邀得闲诗證,肺气宜将慢酒扶。

此外唯应任真宰,同尘敢是道门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和令狐舍人酬峰上人题山栏孤竹

满院冰姿粉箨残,一茎青翠近帘端。

离丛自欲亲香火,抱节何妨共岁寒。

能让繁声任真籁,解将孤影对芳兰。

范云许访西林寺,枝叶须和彩凤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权相公南园闲涉寄广宣上人

浩气抱天和,闲园载酒过。

步因秋景旷,心向晚云多。

翠玉思回凤,玄珠肯在鹅。

问师登几地,空性奈诗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和郑少师相公题慈恩寺禅院

旧寺长桐孙,朝天是圣恩。

谢公诗更老,萧傅道方尊。

白法知深得,苍生要重论。

若为将此望,心地向空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