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凿地一鉴小,清照远山眉。
不起奔雷浪,微生濯月漪。
林深来属玉,萍碎引伊尼。
缅想人中镜,披云睹更奇。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庄珙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脱。"凿地一鉴小"表达了一种简约而又不失精致的意境,仿佛诗人在大自然中发现了一面小小的镜子,可以清晰照映远方山脉的轮廓。这不仅是对景物的写实,更蕴含着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清照远山眉"中的"眉"字,常用来形容山脊或山势,这里则借指那些连绵起伏的山峰。诗人通过这句话,将镜子里的倒影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不起奔雷浪,微生濯月漪"则是对水面的描写,没有惊涛骇浪,只是在细雨或露珠的滋润下泛起微波。这里的"濯月"指的是月光下的水面,而"濯"字还带有一丝柔和之意,增添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接下来的"林深来属玉,萍碎引伊尼"中,"林深"形容树木茂密,"属玉"则是说树叶间透露出淡淡的光辉,如同玉石一般。"萍碎"可能指的是水生植物的细小花朵,而"伊尼"则是一种古代乐器,这里用来比喻微风过林的声音,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增添了听觉上的和谐。
最后两句"缅想人中镜,披云睹更奇"表达了诗人对镜子中映射出的自然景观的深刻思考。"人中镜"可能是指诗人的内心世界,如同一面镜子一样清晰映照着周遭的美好。而"披云睹更奇"则是在说,通过这面镜子,诗人能够洞见更多超出常人视野、令人惊叹的神奇景象。
整首诗以其精致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展示了作者庄珙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以及他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宁静与精神寄托的情怀。
不详
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知新城县(明万历《新城县志》卷三)。今录诗三首
元翁作颂鲁公书,峭壁云烟万古垂。
三绝堂前月浸碧,两峰亭下草生悲。
英风义概有存者,流水高山谁会之。
便使中原归赵璧,磨崖再勒中兴碑。
华鲸呼客响修廊,杖履来游薝卜堂。
?堵擎天光缭绕,远山排闼翠昂藏。
高僧宴坐须髯古,县尹新题诗句香。
唤雨雨来端有验,会看行旅不赍粮。
昔年随牒佐边侯,愁望长安向戍楼。
今日衰颓来泽国,又看烽火照长洲。
赖召陈玄典籍传,肯教边腹擅便便。
竟誇削木真馀事,却笑磨人得永年。
三友不居毛颖后,五车仍在褚生前。
祇愁公子从医说,火煅生分不直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