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高使君大酺作

肃穆郊禋毕,工歌赏事并。

三朝遵湛露,一道洽仁明。

布德言皆应,无为物自成。

花添罗绮色,莺乱管弦声。

独有同高唱,空陪乐太平。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祭祀仪式庄重完毕,工匠和歌手一同参与庆祝。
三代遵循恩泽如甘露,君主以仁德统一民心。
宣扬美德的话语深入人心,无需多言万物自然和谐。
花朵增添了华丽的色彩,黄莺扰乱了音乐的旋律。
只有我独自高声歌唱,空荡地陪伴着这太平盛世。

注释

肃穆:庄重严肃。
郊禋:郊庙祭祀。
工歌:工匠的歌曲。
赏事:庆祝活动。
湛露:清澈的露水,比喻恩泽。
一道:统一的道义。
布德:传播美德。
无为:顺应自然。
花添:花朵增添。
罗绮色:华丽的色彩。
莺乱:黄莺的鸣叫扰乱。
管弦声:音乐声。
高唱:高声歌唱。
空陪:空荡地陪伴。
乐太平:太平盛世。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作品,名为《献高使君大酺作》。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颂扬和庆祝的诗歌,其内容围绕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以及对统治者的赞美。

首句“肃穆郊禋毕,工歌赏事并”描绘了一场完美结束的宗教仪式或是国家大典之后,人们齐聚一堂,共同欢庆、歌唱和颁奖,显示出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景象。

接着,“三朝遵湛露,一道洽仁明”表达了对历代君主政绩的赞誉,以及他们政策的深远影响力。这两句诗强调了统治者仁德的传承与光大,体现出古人对“以德治国”的理想追求。

“布德言皆应,无为物自成”则更进一步地展现了君主德政的普及性和自然而然的效应。这里的“无为”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概念,强调的是一种顺其自然、不强迫的事物发展规律。

在接下来的“花添罗绮色,莺乱管弦声”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和音乐之美的描述,进一步渲染了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背景。这里,“花添罗绮色”形容的是春天万物复苏、花开满径的情景,而“莺乱管弦声”则是对和谐音乐之美的赞颂。

最后两句“独有同高唱,空陪乐太平”表达了诗人与统治者共享歌唱之乐,同时也表明了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中,即便是那些不为人知的事物,也能感受到这份和谐的氛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国家大典的描述、对历代君主德政的颂扬,以及对自然美景与音乐之美的描绘,共同构建了一幅盛世图卷,展现了一个理想中的和谐社会和统治者之间的关系。

收录诗词(225)

储光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 籍贯:润州延陵
  • 生卒年:约706—763

相关古诗词

题辛道士房

全神不言命,所尚道家流。

迨此远南楚,遂令思北游。

先生秀衡岳,玉立居玄丘。

门带江山静,房随瑶草幽。

逍遥三花发,罔象五云浮。

自有太清纪,曾垂华发忧。

大年方橐籥,小智即蜉蝣。

七日赤龙至,莫令余独留。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题眄上人禅居

真王清净子,燕居复行心。

结宇邻居邑,寤言非远寻。

丹青丈室满,草树一庭深。

秀色玄冬发,交枝白日阴。

江流映朱户,山鸟鸣香林。

独住已寂寂,安知浮与沈。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题崔山人别业

南阳隐居者,筑室丹溪源。

溪冷惧秋晏,室寒欣景暾。

山鸡鸣菌阁,水雾入衡门。

东岭或舒啸,北窗时讨论。

封君渭阳竹,逸士汉阴园。

何必崆峒上,独为尧所尊。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秋庭贻马九

伊昔好观国,自乡西入秦。

往复万馀里,相逢皆众人。

大君幸东岳,世哲扈时巡。

予亦从此去,闲居清洛滨。

稍稍寒木直,彩彩阳华新。

迭宕孔文举,风流石季伦。

妙年一相得,白首定相亲。

重此虚宾馆,欢言冬及春。

哲兄盛文史,出入驰高轨。

令德本同人,深心重知己。

绛衣朝圣主,纱帐延才子。

伯淮与季江,清浚各孤峙。

群芳趋汎爱,万物通情理。

而我信空虚,提携过杞梓。

夫君美声德,直道期终始。

孰谓忽离居,优游郑东里。

东里近王城,山连路亦平。

何言相去远,闲言独凄清。

万里鸿雁度,四邻砧杵鸣。

其如久离别,重以霜风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