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笑人狗走鹿斯奔,父子瓜畦手自耘。
不愿青黄施断木,且将苍白看浮云。
山巾聊友华阳鹤,野饭时羹古涧芹。
显宦何如廉贾好,茜卮千石鲚千斤。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景象。开篇“笑人狗走鹿斯奔,父子瓜畦手自耘”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农家乐土的情形,人们带着犬伴随着鹿群在田野间奔跑,而父子二人则在瓜地里亲自动手耕作,这不仅展示了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也传达了一种自给自足、安贫乐道的哲理。
接下来的“不愿青黄施断木,且将苍白看浮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事物发展规律的观察和顺应。他不愿意去干预或强行改变树木从青转黄的自然过程,而是静观云卷云舒,这种态度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顺其自然的人生智慧。
“山巾聊友华阳鹤,野饭时羹古涧芹”两句,则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山中交谈,享受着简约的田园生活。这里的“华阳鹤”可能指的是一类高洁的鸟类,而“古涧芹”则是野生的一种蔬菜,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远离尘嚣的氛围。
最后,“显宦何如廉贾好,茜卮千石鲚千斤”两句,通过对比官宦显贵与商人的不同生活状态,表现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反思。这里的“显宦”指的是高官厚禄,而“廉贾”则是清廉的商人,诗人似乎更倾向于后者的生活方式,并以此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自然观察和人生选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而纯粹生活的向往,以及他那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山林不可住,欲隐更何之。
春去已多日,客愁无了时。
斜阳依树下,明月到门迟。
閒事谁消遣,陶潜一卷诗。
台城为客久,书札竟寥寥。
山水舟车近,风霜岁月遥。
穷猿犹择木,威凤合冲霄。
曾有论文约,应须折简招。
西南振响使人惊,未必秋声作此声。
万骑奔驰鼙鼓动,千夫翻踏桔槔鸣。
初疑潮汐还疑雨,只在山林不在城。
人道今年丰稔兆,灯前起舞待天明。
竹筇轻健草鞋宽,野外消磨半日閒。
病叶已霜犹恋树,片云欲雨又归山。
灯分寺塔晴偏见,水隔渔家夜不关。
愧我莫如霜上鹭,霎时飞去便飞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