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花美虽堪写团扇,艳妖未必入东篱。
纪名何取它山物,遍问园官总不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怀。开篇"花美虽堪写团扇,艳妖未必入东篱"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表达了作者对于名声和物欲的冷漠态度。花虽然美丽,却不屑于将其俗丽的色彩描绘在凡俗的团扇上,更不会让自己被世间繁华遮蔽视线,"东篱"常喻指文人墨客之地,这里暗示作者超脱了世俗的框架。
接着"纪名何取它山物,遍问园官总不知"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清高品格。"纪名"意指留下名声,而"他山物"则是比喻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外在的事物。作者自问为何要去追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事情,却又遍访园中的官员而不得其解。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漠,更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不随波逐流的精神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花和山物的借代,以及对东篱和园官的提问,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我的人生追求。这种高洁的情怀和清醒的自知,是宋代文人常有的思想情操,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股清流。
不详
一入陶篱如楚俗,重阳重午两关情。
惜哉删后诗三百,菊奈无名艾有名。
天厌花黄色改殷,东篱景物似东山。
逗遛春蕊为秋蕊,荆棘了无藏叶间。
霞幢森列引薰风,高出疏篱紫满丛。
翠叶纤纤如细柳,直宜插向净瓶中。
东篱寂寞旧家乡,头白天生须又黄。
岁岁相陪重九宴,主人传得引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