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求米

绝粮缺酒两堪悲,宁可无杯不可饥。

谩有黄花供老眼,正无红粒续晨炊。

太官羔酒何须羡,朝士茱萸亦谩思。

聊与重阳添故事,不妨乞米赋新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断粮又缺酒,真是双重悲哀,宁愿没有杯子也不愿挨饿。
虽然有菊花可供我这双老眼欣赏,但没有粮食做饭实在头疼。
皇宫里的美酒我不羡慕,朝廷官员们对茱萸的思念也是徒劳。
就让重阳节多些故事吧,不如借此机会写首新诗乞讨些米来充饥。

注释

绝粮:断粮。
缺酒:缺少酒。
两堪悲:双重悲哀。
宁可:宁愿。
无杯:没有杯子。
不可饥:不愿挨饿。
谩有:徒有。
黄花:菊花。
老眼:老眼。
正无:实在没有。
红粒:粮食。
续晨炊:做饭。
太官羔酒:皇宫里的美酒。
何须羡:不值得羡慕。
朝士茱萸:朝廷官员们的茱萸思念。
亦谩思:也是徒然思念。
聊与:姑且。
重阳:重阳节。
添故事:增加故事。
乞米:乞讨米。
赋新诗:写首新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滕岑所作的《九日求米》,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时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首句“绝粮缺酒两堪悲”,直接描绘了诗人面临的物质匮乏,粮食和酒都成了稀缺之物,生活困苦可见一斑。接着,“宁可无杯不可饥”强调了生存的基本需求,宁愿忍受没有酒的清贫,也不愿饿肚子。

诗人感叹自己只有“黄花”可供观赏,而没有“红粒”来维持生计,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太官羔酒何须羡”,暗指权贵们的奢华,诗人并不羡慕他们的丰盛;“朝士茱萸亦谩思”,则表达了对节日习俗的淡淡哀愁,因为连茱萸也无法满足现实所需。

最后两句“聊与重阳添故事,不妨乞米赋新诗”,诗人以幽默自嘲的方式,决定在这样的日子里添上一段求米的“故事”,并将此经历化为创作新诗的素材,展现了诗人虽处境艰难,但依然保持乐观和诗情画意的心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面对贫困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不公的微讽。

收录诗词(110)

滕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三七~一二二四)。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领乡荐,屡试进士不第。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特奏名,调徽州歙县尉。终母忧,再调温州平阳县丞,秩满监南岳庙。宁宗嘉定十七年卒,年八十八。有诗集,已佚。事见《桐江集》卷一《滕元秀诗集序》。诗,据《瀛奎律髓》、《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 字:元秀
  • 籍贯:严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

相关古诗词

次韵乐天山居

不能蚤岁作农夫,强学为儒途路迂。

老有微官沾薄禄,钝无捷径上荣衢。

遥峰窣堵似屏展,近岸拒霜如锦铺。

莫笑吾庐大幽寂,眼前此景一村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次韵乐天目昏

百年今已八十五,此去光阴能几多。

足病半生为我祟,目昏今日奈渠何。

也知乱膜无方法,正为耽书被折磨。

瞽者欲行须用杖,不如安稳坐盘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次韵乐天村居卧病(其三)

瓦盏茅柴浊,砖炉榾柮红。

味如饮醽醁,暖胜燎蒿蓬。

万种皆幻事,一真惟太空。

旧毡敷故絮,小閤卧衰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闲题

漏云残日凄欲阴,占巢归鹭纷投林。

风吹旷野暮色白,山近小窗秋意深。

已将梦事了得丧,更凭杯酒寄浮沉。

书生习气难料理,有底苦吟劳此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