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宜兴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

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无一钱。

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

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即善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虽然已经六十岁垂垂老矣,却又要拖家带口登船去远行。
在阳羡暂住了三月只是作客,早想要返回玉溪手头却没钱。
游山观水到了废寝忘食境界,风声雨声都不会影响我睡眠。
从今后在我这个平民的梦里,不是到了张公洞就是游善权。

注释

宜兴:今属江苏省,在太湖西岸。
垂垂:形容将近、渐近,常与“老”连用。
将:携持。
铁头船:指船头包有铁的木船。
阳羡:宜兴在秦汉时称阳羡。
玉溪:信江(在今江西省,流入鄱阳湖)中段的别称。
玉溪江边的上饶,曾是曾几侨居之地。
这里的“玉溪”代指作者故乡。
都:总、全部。
废食:即废寝忘食。
布袜青鞋梦:指出世隐居之想和遨游山水之愿。
布袜青鞋,指平民、隐士的生活。
张公:指宜兴境内的胜迹张公洞。
善权:指善卷洞,在宜兴西南螺岩山上,与张公洞同为宜兴境内的两个古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的《发宜兴》,表达了作者即将离开宜兴前往别处的感慨。首句“老境垂垂六十年”,描绘了诗人已届老年,岁月沧桑;“又将家上铁头船”则暗示出行的艰辛和决心。接下来,“客留阳羡秖三月”,写诗人客居宜兴只有三个月,时间短暂;“归去玉溪无一钱”,流露出他对未来的不确定和经济上的困顿。

“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两句,通过描绘诗人沉浸在自然景色中,甚至忘却饮食和睡眠,展现了他对宜兴山水的深深喜爱和留恋。最后,“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即善权”,表达出诗人即使在梦境中,也希望能继续过着朴素的生活,远离尘世纷扰,向往的是如张公(张季鹰,东晋名士)或善权(善卷洞的典故,隐逸之地)般的隐逸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对过去生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处守谢景思寄劝农诗次其韵

使君小队出田间,却拥旌旗鼓吹还。

走送劳农诗俊逸,悬知领客事清闲。

坐曹已白儿时鬓,置酒聊朱病后颜。

无路从公上烟雨,梦魂长绕处州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归途

归途似乌鹊,得树且依栖。

一寸客亭烛,数声村舍鸡。

路长风正北,野旷日沈西。

梦作祠官去,江干入马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用逮子韵奉赠郑禹功参议

雨馀依砌上苍苔,竟日山房闭不开。

下马厌闻生客至,敲门喜见故人来。

长哦绿竹诗三叠,小酌黄花酒一杯。

此外相看复何事,团蒲隐几湛灵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示逢子

清臞骨相类诸生,黾勉寒窗守一经。

用赋要窥司马室,学诗频过伯鱼庭。

可怜亲发镜中白,莫负子衿身上青。

五桂荫门家世事,寂寥天畔几回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