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山集

黑风夜撼天柱折,万里飞尘九溟竭。

谁欲扶之两腕绝,英泪浪浪满襟血。

龙庭戈鋋烂如雪,孤臣生死早已决。

纲常万古悬日月,百年身世轻一发。

苦寒尚握苏武节,垂尽犹存杲卿舌。

膝不可下头可截,白日不照吾忠切。

哀鸿上诉天欲裂,一编千载虹光发。

书生倚剑歌激烈,万壑松声助幽咽。

世间泪洒儿女别,大丈夫心一寸铁。

形式: 古风

翻译

漆黑狂风撼动天柱断裂,万里扬起的尘土填满了九重海
谁想挽救这危局双手已无力,英雄泪水滔滔满衣襟都是血渍
龙庭兵器如雪般残破,我这孤臣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纲常道义如同日月永恒,但我百年生涯却轻如一根头发
即使身处苦寒仍紧握苏武的节杖,生命尽头仍有杲卿般的刚毅
宁死不屈,膝盖不能弯曲,头颅可以割断,白日无法照亮我忠诚的心
哀鸿悲鸣直上九天,仿佛要撕裂苍穹,一本典籍千年之后发出光芒
书生持剑高歌激昂,万壑松涛声声回应他的悲愤
世间儿女离别时涕泣连连,而大丈夫心中只有铁一般的坚韧

注释

撼:摇动。
两腕绝:双手无力。
戈鋋:古代兵器。
纲常:社会伦理道德。
万壑:千山万谷。
儿女别:儿女情长的离别。
大丈夫:指有担当、刚毅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读文山集》,以壮烈的情感描绘了对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深深敬仰和对其悲剧命运的沉痛感慨。诗中通过描绘黑风夜间的震撼场景,象征文天祥在艰难时局中的坚韧不屈,"两腕绝"形象地表达了他孤军奋战的决心。诗人感叹文天祥的忠诚如同苏武的节操和颜杲卿的直言,即使身处困境,仍坚守气节,视生命如草芥。

"膝不可下头可截",表现出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刚毅,"白日不照吾忠切"则揭示了他的忠心未能得到明主的理解。接下来,诗人借用"哀鸿上诉天欲裂"的意象,形容文天祥的冤屈和悲愤,以及其著作《正气歌》流传千年的深远影响。

最后,诗人以"书生倚剑歌激烈,万壑松声助幽咽",描绘出文天祥的精神激励着后人,而他自己则如大丈夫般铁骨铮铮,与儿女情长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激昂,是对文天祥高尚人格的深情赞颂。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商妇吟

良人沧海上,孤帆渺何之。

十年音信隔,安否不得知。

长忆相送处,缺月随我归。

月缺有圆夜,人去无回期。

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

寒蛩苦相吊,青灯鉴孤帏。

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

形式: 古风

寄七山人

十年疏鬓为谁斑,天借儒冠日月閒。

攲枕寒生双瀑涧,开门春满七星山。

鹤归尚觉辽城是,鹃老空闻蜀道难。

欲觅九还凭寄语,青牛何日度函关。

形式: 七言律诗

寄四明陈楙阳

高人谢世纷,诛茅在绝壁。

十年不下山,旧路掩深棘。

出门复踟蹰,触步有崩石。

下临千仞渊,毒鳞正纷籍。

腥风鼓洪涛,石齿鸣咋咋。

失势倘一落,万绠那可及。

不如息我躯,猿鹤与朝夕。

形式: 古风

寄周计院

海桑变纷纷,秀色见孤屿。

山林华发尊,党遂深衣古。

独馀钧天梦,翛然在岩户。

翳翳桂魄灰,沈沈槐梦雨。

江涛岂不深,修鳞挂网罟。

不知义井船,秋风系何许。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