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七山人

十年疏鬓为谁斑,天借儒冠日月閒。

攲枕寒生双瀑涧,开门春满七星山。

鹤归尚觉辽城是,鹃老空闻蜀道难。

欲觅九还凭寄语,青牛何日度函关。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的《寄七山人》,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思念。首句“十年疏鬓为谁斑”描绘了诗人自己十年来鬓发斑白,暗示了时光匆匆和人生易老。次句“天借儒冠日月閒”以“儒冠”象征诗人的身份,表达出他对知识文化的坚守,而“日月閒”则寓言了生活的清闲与无奈。

第三句“攲枕寒生双瀑涧”通过“攲枕”和“寒生双瀑涧”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仿佛诗人独对山水,感受着岁月的寒意。第四句“开门春满七星山”则以“开门春满”反衬内心的落寞,即使春天来临,也无法驱散心中的孤独。

第五、六句“鹤归尚觉辽城是,鹃老空闻蜀道难”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怀念,想象友人归乡的情景,同时感叹友人路途遥远,难以相见。“欲觅九还凭寄语”表达了诗人想要传达问候和慰藉的心情,但又因距离遥远而只能寄托于话语之中。

最后一句“青牛何日度函关”借用道教典故,青牛代表老子,函关是函谷关,暗指友人如老子西出函谷关般远离尘世,诗人期盼有朝一日能再见友人,重逢于函关之外。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寄四明陈楙阳

高人谢世纷,诛茅在绝壁。

十年不下山,旧路掩深棘。

出门复踟蹰,触步有崩石。

下临千仞渊,毒鳞正纷籍。

腥风鼓洪涛,石齿鸣咋咋。

失势倘一落,万绠那可及。

不如息我躯,猿鹤与朝夕。

形式: 古风

寄周计院

海桑变纷纷,秀色见孤屿。

山林华发尊,党遂深衣古。

独馀钧天梦,翛然在岩户。

翳翳桂魄灰,沈沈槐梦雨。

江涛岂不深,修鳞挂网罟。

不知义井船,秋风系何许。

形式: 排律

谒严子陵祠

客星谪下桐江湄,傲睨烟雨何年归。

空遗清气满林壑,草木不受春风肥。

我来维舟奠椒醑,薜荔祠荒泣山鬼。

乱峰欲雪江气严,老蜃吹云日色死。

白水真人御绛衣,勋臣四七攀鳞飞。

冥鸿遐举不可致,天地浩荡容渔矶。

季年熏貂成党狱,阿瞒朵鼎终瑟缩。

东都节义何为高,七尺之台一竿竹。

形式: 古风

游九锁山.大涤洞天

九锁绝人寰,一嶂耸天柱。

自从开辟来,著此洞天古。

奇石千万姿,元不费神斧。

帝敕守六丁,山夔孰敢侮。

白昼中冥冥,游者必持炬。

或绚若霞敷,或蹙若波诡。

或竖若旌幢,或悬若钟鼓。

或虎而爪踞,或凤而翅舞。

异状纷献酬,清音起击拊。

不知金堂仙,恍惚在何许。

褰衣下侧径,层岚结琼乳。

径极罅转深,幽潭蓄风雨。

劣容童竖入,恐触蛟龙怒。

凛乎不可留,长啸出岩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