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七十七)

不是心,不是物。非天非人,非僧非俗。

南北东西莫我寻,长短方圆莫我测。

牛饮星河,兔眠月窟,彻底灵明破昏塞。

末山超拔兮顶相不形,铁磨变通兮舌头无骨。

形式: 偈颂

翻译

这不是心灵,也不是物质。它不属于天、人、僧侣或世俗。
无论南北东西,都无法找到我;不论长短方圆,也无法度量我。
如同牛在银河中饮水,兔在月宫中休息,我拥有彻底的洞察力,打破昏暗与迷茫。
我的超越无以名状,山顶之巅无形可见;舌头如铁,坚韧无比,没有柔软之处。

注释

不是:否定。
心:心灵。
物:物质。
非天:不属于天。
非人:不属于人。
非僧:不属于僧侣。
非俗:不属于世俗。
南北:方位。
东西:方位。
莫我寻:无法找到我。
莫我测:无法度量我。
牛饮星河:比喻深思熟虑。
兔眠月窟:比喻静谧安详。
灵明:洞察力。
昏塞:昏暗迷茫。
末山超拔:超越山顶。
顶相不形:山顶无形可见。
铁磨变通:像铁一样坚韧。
舌头无骨:形容舌头坚硬无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正觉的作品,以独特的语言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观念的禅意境界。诗人强调的是一个无形无象、非此非彼的存在,既非心物,也非天人或僧俗之分。它暗示着一种超越空间(南北东西)、时间(长短方圆)的绝对自由和不可捉摸。

"牛饮星河,兔眠月窟",通过奇特的意象,描绘出一个超脱于尘世的神秘世界,牛在银河中饮水,兔子在月亮洞穴里休息,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公的超然状态。"彻底灵明破昏塞",则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清澈与洞察力,能穿透世俗的蒙蔽,达到醒悟的境地。

最后两句"末山超拔兮顶相不形,铁磨变通兮舌头无骨",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末山象征高远的境界,顶相不形意味着无相无相,超越形象;铁磨变通,形容修行者的坚韧和智慧,舌头无骨则象征言语的直接与纯粹,没有世俗的拘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深邃的禅意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展现了禅修者追求内心解脱和智慧觉醒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1298)

释正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一八)

冰鉴净,玉壶寒。

一亘清处抬脚易,十分明白转身难。

混身转却舌头短,转却浑身鼻孔宽。

形式: 偈颂 押[寒]韵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二)

妙存湛湛不为无,真照灵灵不为有。

更向其间退步看,白云断处青山瘦。

形式: 偈颂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八十七)

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拈却案山谁我碍。

直饶全象无全牛,未免依前还碍塞。

衲僧家,真庆快。物我虚空,混成一块。

更于何处著根尘,祇个堂堂观自在。

形式: 偈颂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七)

吸尽西江向汝道,马师不肯落荒草。

三千刹海一成秋,明月珊瑚冷相照。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