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十咏(其八)棼丝瀑

飞流透嵌隙,喷洒如丝棼。

含晕迎初旭,翻光破夕曛。

馀波绕石去,碎响隔溪闻。

却望琼沙际,逶迤见脉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瀑布穿隙而过,如同细丝般喷洒。
晨光中,它映照着晕圈,打破黄昏的余晖。
水流在石头间回荡,破碎的声音隔着小溪传来。
回首望去,在那洁白的沙滩尽头,水势蜿蜒,可见脉络分明。

注释

飞流:瀑布。
嵌隙:缝隙。
如丝棼:像细丝般。
含晕:带有晕圈。
初旭:初升的太阳。
夕曛:傍晚的余晖。
石去:绕过石头。
碎响:破碎的声音。
琼沙际:洁白的沙滩边。
逶迤:蜿蜒曲折。
脉分:水势分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开篇“飞流透嵌隙,喷洒如丝棼”两句,以鲜活的笔触展现了瀑布奔腾、水花纷飞的情景。"飞流"表达了水流的迅猛与自由,"嵌隙"则指水流穿过石缝,显示出水势的强大和无处不在;"喷洒如丝棼"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水花四溅,如同细丝一般纷乱而美丽。

接下来的“含晕迎初旭,翻光破夕曛”两句,转而描写了日出日落时分的景色。"含晕迎初旭"中,“含晕”指的是晨雾缥缈,“迎初旭”则是太阳初升的美好场景;“翻光破夕曛”则展示了晚霞被夕阳光芒所穿透,色彩斑斓。

紧接着,“馀波绕石去,碎响隔溪闻”两句,又回到水声的描写。"馀波绕石去"表达了波浪绕过岩石流淌而去,给人以动感;"碎响隔溪闻"则捕捉到了水流在山谷间回荡的清脆声音。

最后,“却望琼沙际,逶迤见脉分”两句,诗人以一种淡定从容的姿态,回望着远处的美丽风景线。"却望琼沙际"中“琼沙”形象地指代了山川之间的细沙,“逶迤见脉分”则描绘出了溪流在岩石间蜿蜒曲折,好像生命的脉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妙刻画,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动静结合的艺术境界。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秘书山崔少监见示坠马长句因而和之

麟台少监旧仙郎,洛水桥边坠马伤。

尘污腰间青襞绶,风飘掌上紫游缰。

上车著作应来问,折臂三公定送方。

犹赖德全如醉者,不妨吟咏入篇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罢郡归洛阳闲居

十年江海守,旦夕有归心。

及此西还日,空成东武吟。

花间数杯酒,月下一张琴。

闻说功名事,依前惜寸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罢郡归洛途次山阳留辞郭中丞使君

自到山阳不许辞,高斋日夜有佳期。

管弦正合看书院,语笑方酣各咏诗。

银汉雪晴褰翠幕,清淮月影落金卮。

洛阳归客明朝去,容趁城东花发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罢郡姑苏北归渡杨子津(其一)

几岁悲南国,今朝赋北征。

归心渡江勇,病体得秋轻。

海阔石门小,城高粉堞明。

金山旧游寺,过岸听钟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