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高阳台·季春赴杭埽墓,舟次咏别》描绘了作者在季春时节,乘船前往杭州扫墓时的所见所感。词中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桃院愁多,莲街梦短”,开篇即以“愁”字点题,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沉重情感。桃院的繁花似锦,却难以驱散心中的愁绪;莲街的梦境虽美,却短暂易逝,象征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深。
“朦胧又到天明”,描绘出晨曦初现,万物朦胧的景象,同时也暗喻了作者在黎明前的孤独与等待。接着,“乍启愁眸,炉香犹带余馨”,通过炉香的余味,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氛围。
“满窗红日啼檐鹊,听声声、只报春晴”,红日初升,檐上的喜鹊啼鸣,似乎在为春天带来晴朗的预报,但在这美好的景象下,作者却只能听到声音,无法感受到温暖与喜悦,表达了对逝者怀念的复杂心情。
“感飘零。一叶扁舟,万念皆冰”,作者身处一叶扁舟之上,漂泊不定,内心的情感如同被冰封,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也是对逝者永别的哀悼。
“离怀欲说偏难尽,但黯然无语,脉脉含情”,面对离别,千言万语难以表达,只能以沉默和深情的眼神来寄托对逝者的思念。
“甫发行装,愁添眉角云生”,行装甫定,愁绪却如云雾般在眉间凝聚,形象地描绘了愁绪的沉重与难以排遣。
“沿堤柳色随风舞,最怪他、惯送征程”,堤边的柳树随风轻摆,仿佛是自然界的使者,陪伴着作者踏上旅程,但这种陪伴也让人感到一丝怪异,因为它是对逝者的怀念与告别。
“暮天青。何处琼山,仙阙珑玲”,最后,词人将目光投向远方,想象着琼山仙阙的美景,或许是在寻找心灵的慰藉,或是对逝者所在之地的美好祝愿。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在季春赴杭扫墓途中的哀愁与怀念之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悼亡之作。